现在离奶奶家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军用飞机场。这次回奶奶家,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堂哥去飞机场徒步,邂逅了风筝。
下周那天风很大,飞机场平坦、宽阔,里面有不少人在放风筝。我们赶忙去找卖风筝的摊位,买了个三角形的小猪佩奇图案的风筝。风筝上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在线轮上,风筝的下侧连着许多条细长的丝带。我们想象着,控制线轮应该可以让风筝飞得更高。我们期待着,风筝飞起来,长长的丝带能够随风飘荡,一定很漂亮。可惜,我们都不懂放风筝的技巧,只能拽着线轮快跑一阵,再趁着风把风筝放起来。但这样放,风筝飞不久也飞不高,不一会儿,我们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现在第二天上午,我和堂哥忍不住了,拿起风筝就往外跑。但我们俩都不会放风筝,就把爸爸也叫上了。去哪儿放风筝?村子里到处是电线,要是风筝和电线缠在一起就不好了!于是,我们走到村口,在一片空地里放起了风筝。一阵风吹过,风筝飞起来了!我们成功了!多次成功之后,我明白了怎样才能让风筝飞得高、且飞得时间长。一是要有风,没风怎么跑风筝都飞不起来。二是要有技巧,光靠风,风筝一会儿就会栽下来。来风的时候,让风筝逆着风,然后慢慢后退,同时慢慢放线。风筝快掉下来的时候就迅速往后跑,想让风筝飞得更高,要在放线时向下拽一下线。
下周我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体验到放风筝的乐趣。大家争着放风筝。轮到堂哥放了,他很快就把风筝放起来了。不一会儿,风筝就在高空中翱翔了。我们欣赏着、惊叹着,十分高兴。轮到爸爸放时,只见他把线一收一放,风筝就飞上了高空。突然,风筝挣脱了线轮的控制,飞向高空。正当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风筝在空中缓缓地向下飘了,不一会儿,风筝就挂在了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上。我们急忙跑过去,发现风筝的线还垂在地上。爸爸小心地拉线,我把线传给堂哥,由他把线卷在线轮上。总算把风筝拉下来了,我们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刚才看他俩放风筝,我都等不及了,很想自己试试,总算轮到我了!我走到田野的一角,让风筝逆着风,然后把紧抓着风筝的手放开。风把风筝吹得直翻跟斗,我边后退边放线,暗自呼了口气。风筝有点儿往下掉,我以最快的速度收线,目不转睛地盯着风筝。风筝在半空中稳定了下来。我继续放线,同时看了一眼线轮:线不多了。风筝有点摇摇晃晃的,我一放一收,把风筝送入了蓝天白云之间。真美啊!
现在通过这次放风筝,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和思考。如果没有耐心,我们在风筝飞上树时就不会想办法把风筝拉下来,而会任它在树上挂着;如果没有思考,我们永远不会找到放风筝的技巧,而会傻傻地拽着线轮跑来跑去……
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世的单纯交换长大的勇气。
——宫崎骏
“妈妈,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呀?”童年的我好奇地指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偏着头问道。“哎呀!小孩子一边去,快点儿!这是条毒蛇,会咬你的!就让妈妈和姐姐把它打死吧!”话音刚落,妈妈忙叫来了姐姐,手中拿着棍棒,开始一前一后地“夹击”那条手无缚鸡之力的蛇。那蛇在前面拼命狂奔,尽显惊恐之色,妈妈和姐姐在后面则穷追不舍。我在她们身后大叫道:“你们放它一条生路吧!动物与我们应该和谐相处啊!”可她们对我不理不睬,仿佛我的警告只如耳畔一阵微凉的风,不痛不痒。果然,不一会儿,妈妈与姐姐便带着战利品得胜归来。我紧揪着母亲的裤腿不放,眼里噙着泪水,满怀怜悯地嚷着:“你们,你们为什么要伤害它,它并没有对我们造成什么危害呀?”妈妈白了我一眼,大声吼着:“你懂什么?毒蛇是有害动物,必须得杀死,免得危害他人!”“可是……”我还想辩驳些什么,妈妈便不由分说地将我拉了回去。
那一年,我年仅4岁。在我生命的画纸里,尽是童年的纯真留下的绚丽的身影,七彩的画笔谱写彩色的诗篇。
“妈妈,你们要干什么呀?”眼望着一群人围在一头温顺驯良的“八戒”旁边,我又一次发出了疑问。“乖!这是等一下你要吃的肉哟!”妈妈顿了一下,接着说,“乖,你先回避一下哟!”“我们能不吃它吗?”我报着一丝希冀。可妈妈的脸顿时阴了下来:“不行!”我知道没有回旋的余地,便没有像儿时那般丝毫的挣扎,拿上背包,一步一步走向了房间。
那一年,我已经8岁了。那时那刻,我生命的白纸已被规划出的一条条有规律的横线填满,我开始懂得“弱者只有被吃掉的份儿”,这个浅显而又无比深刻的道理,是那么现实,又是那么残酷。
“妈妈!我回来了!”我欣喜地对妈妈说,因为我已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一种小龙虾的香味。“回来了!那我们开饭吧!”妈妈闻声回答道。我坐在餐桌前,望着烤得红透了的龙虾,竟丝毫不为之所动,而是大开“吃”戒,饱餐了一顿,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那一年,我11岁,自己的生命里已是黑白的一个个空白格,我已经明白了“人生当自强,否则,只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道理,我的心变硬了,变现实了。我不会因为小龙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产生怜悯,拒绝美食。
现在,我已进入初中了,开始拥抱美丽的青春。偶尔,会忆起儿时的纯真、幼稚,心底会不由泛起一阵温馨。
回眸自己走过的岁月,不禁扪心自问:成长难道非得是一个残酷的过程吗?非得以无数无辜的生命的牺牲作为成长的营养吗?不过很快又否定了——成长只不过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强大的过程罢了。一个个弱小与强大的生命,亿万年来一直都在诉说着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若你不能强大,只有被现实淘汰,只会不断验证前辈“适者生存”的概念。
吃着动物,却成天把动物当朋友的口号挂在嘴边,实在是滑稽!
身处一个竞争的时代,我们的蜕变,我们的成长,是幸还是不幸?如果说成长是一笔交易,需要付出失去善良、纯真的代价,成长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