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窃读记读后感7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30

林海音的《窃读记》说的是她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书,而她又非常爱读书,所以就经常钻到书店里去,躲在不显眼的地方,悄悄地读书,因为只读不买,所以说是“窃读”。

因为是“窃读”,所以也就非常不容易,有时,一本书当天没读完,第二天去就找不到了,有时,一本书要到好几家书店才能读完,而令她最开心的就是在读书时天降大雨,因为那样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留在店里读书,免去“窃读”的嫌疑。

看完全文,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窃读”的年代,这种经历,这种感受是那样的亲切。虽然比林海音晚了约半个世纪,但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的经历。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课本以外的书籍都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难得买一两本,父亲单位的图书室虽然也有一些图书,但往往都是旧书,新书就如沙漠里的绿洲,寥寥无几,而且往往是有名无实,因为早就被别人借去了。所以,我们时不时也要到书店去干一干“窃读”的勾当,当作者描写那种很快乐也很惧怕的“窃读”的滋味时,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林海音的老师说,你们不光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说得好极了!如果一个民族只知道吃饭而不知道读书,这个民族的前途将是极其黑暗可怕的。而“窃读”之可贵,正如一个火把,它去住了黑暗,让我们看见了光明,看见了希望。

幸运的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文中那样可恶的书店老板,也许是我“窃读”的年代要比林海音晚了许多,社会多少有了一些进步?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城,印像中只有一二家书店,而我是那里的常客。现在想来,当年我“窃读”时,店里的职员们是没有理由发现不了的,他/她们只是故意装作没看见?或许,他/她们自己也有过“窃读”的经历,在内心里本来就是理解并赞许“窃读”的?不管怎样,在这里我要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宽容或疏忽,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

自强自爱

每次读《简·爱》,我心中就热血澎湃,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我认为它描述了人一生中最渴望的东西——爱、勇气和自尊,自强自爱的简爱让我敬佩不已。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舅妈家里,虽然百般努力,但她仍难以讨得欢心。后来,她被送进慈善学校,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学习。毕业后,简爱鼓起勇气迎接新生活,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就在她获得爱情时,一桩隐瞒了15年的秘密使婚礼成为泡影。

每每读《简·爱》,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女性的形象:她并没有好看的外表,可她却有强大的灵魂;她遭受着苦难,但没有日渐消瘦;她身处黑暗,却创造了光明。简爱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她自强自爱,渴望自由与平等。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就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仍不能熄灭简爱心中的光明,这是让我最钦佩的。

虽说我已经看了许多遍《简·爱》了,但每一次读都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对待人生,简爱是坚强不屈的;对待爱情,简爱是勇敢、纯真的。为了自由,为了尊严,为了平等的权利,也为了爱,她可以义无反顾地付出一切。她虽普通,却没有因为身边的冷漠而毁灭人性。命运对她不公,她从不屈服,不一味地自怨自艾,而是冲破了舆论世俗的枷锁,敢于斗争,敢于直面。我们扪心自问,假如我们和简爱一样生活在这乱世之中,并且有着相同的处境,我们能够像简爱一样自强自爱吗?

不想被世俗轻易定义,那就要打破束缚,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