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与父母回到了一家“餐厅”,这家“餐厅”只在春节期间不定时营业。如果愿意你可以参与这里大厨的工作。他们也会依据你的口味改变菜品的味道,好像你这位老顾客的口味他们已熟记于心,而这家“餐厅”的名字叫做家。
此时我正和大厨一起准备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年夜饭。一家人都在忙活,我与弟弟正在剔着虾线。拿刀轻轻划开虾背,再用牙签将虾线取出来。一家人无人有空搭理妹妹,我便与弟弟拿虾给妹妹讲故事,妹妹脸上荡漾出笑容,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我心中也无比高兴和温暖。
爷爷和爸爸才是大厨,一个人拿着一个锅,一个炒肉秧一个炒菜,一颠勺,锅里瞬间火花四溅,噼里啪啦响起来,仿佛父子俩才是最好的搭档。我像小狗一样往那里嗅着鼻子,那味道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那边父子俩干的正起劲,妈妈和奶奶也不闲着,他们正拿着夹子剔猪毛,一点一点,她们的手越来越快,但也越来越心细。从她们的眼神便可看出,虽然嘴里聊着如何治家,如何做针线。但眼睛却离猪肉越来越近。仿佛肉在她们的手里越来越小。她们不希望出任何差错,不希望我们吃的正欢时,从嘴里扯出一根猪毛。这使我有一次感到家的春节的温暖。
而其他无法在厨艺上大显身手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她们在嘴上秀起了功夫,我早已习惯那些日常的“问候”。“今年考了多少分?”,“班上排多少名啊?”,“年级上排多少名啊?”。这种问题,虽说是唠叨,但也是一种关心,使我感觉到来自她们的的温暖,也增添了一份新年气氛。
与家人在一起过年,成为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放下一年的疲惫与压力,与家人一起吃饭。为何那么多人不辞辛苦要回家,因为在这里能感受到冬日的一丝暖意。
今天,我用压岁钱请“云小姐”坐着“豪华轿车”到南浔古镇旅游。我们来到了南浔古镇,刚走进入口,我们就被一种宁静包围了。
空气中仿佛有一点淡淡的清香,我和妈妈在一排古老而又陈旧的小房子前走着,妈妈对我说:“这是百间楼,百间楼依河立楼,骑楼式长廊顺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各楼之间均有形色各异的封火山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与映在河水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幅江南枕水人家的画卷。”一开始我觉得妈妈懂得可真多,可后来才知道,她是照着介绍牌读的而已。嘻嘻……
真正进入景区需要买票,我们买了两张票,走进了景点。我们先参观了辑里湖丝馆,里面的丝绸漂亮得让我惊叹不已。我最喜欢的是一条绣着太阳和云朵的丝绸。本会馆还展示了织布机、大蚕室和小蚕室(都是养蚕室)。辑里丝是湖州最好的丝,据说清朝皇帝的九件皇袍,就是指名选取辑里丝制成的。
我们一连参观了很多景点,有:张石铭旧宅、嘉业藏书楼、小莲庄……我最喜欢的是张石铭旧宅。我走到里面一看,有一个叫芭蕉厅的地方,这个地方是让我喜欢这个景点的原因。芭蕉厅通往外面的门上有一些芭蕉叶状的木雕扶栏。导游手册上说:据说芭蕉叶上的水珠原用宝石镶嵌而成。从门走到外面,有一只“鹰”。其实就是南浔三大奇石之一——“鹰石”。这块石头高约一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它动态逼真,形象生动。
在南浔古镇,我终于坐上了梦想中的乌篷船。船在水面上晃来晃去,就像摇篮一样。晃着晃着,我仿佛变成了水,有一条条船一边晃动着,一边从我的头顶划过,而我也随着船的节奏晃动着,晃动着……我闭上眼睛,享受着这美好而宁静的时光,闻着不知从哪里飘来的阵阵清香。船晃着晃着,码头就到了,我和妈妈上了岸。
参观完了最后一个景点——张静江故居,我就依依不舍地向出口走去。阳光温和地洒在河面上,河面上好像多出了一张笑脸,一直看着我,看着我,直到我的身影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