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忘不了家乡山的碧绿,雾的白茫,然而最是忘不了家乡水的“欢愉”。噢,那条浸润我童年时光的河——
小时候我常常会带着一群小伙伴来到后山的那条河玩耍,在河里打水仗,捉鱼虾,在河边的花田玩捉迷藏,喝花蜜,一旦有人出洋相,整个后山就都是我们的欢笑声;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满河,让人流年忘返。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姐姐们一起去小河玩,我独自一人在河边的花田里嬉戏,我兴奋的在花田里穿梭着,游玩着;而在河中央,几位姐姐在那嬉戏玩闹,“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很快我便加入了姐姐们的行列,我们欢快的捉着鱼虾,可小鱼小虾却仿佛能够提前预知我们的行动一般,躲闪极快,让我们一次次地扑空,一次次的失败;有了多次的失败经验后,我们也渐渐有了技巧,看到鱼虾不再是莽撞地扑空,而是在等它们游近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起它们,不知不觉,鱼虾们的命运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了,透明塑料袋成了它们的归宿,姐姐们高高举起,透过阳光,我知道这一袋袋装的是鱼虾,还有我们的欢乐,更是家乡水的情怀。
……
一直到夕阳西下,小河的水泛起了最后一丝波纹,我们踏着夕阳的足迹,收获满满地乘兴而归。
也许是河中的水太调皮,尽往我身上扑,回家时我已经全身都湿透了,在老妈愤怒的目光中,我故作镇定的回到房间,换好衣服,有模有样地学起了电视里古人的样子,对老妈说:“女儿不孝,惹母亲大人生气,请母亲大人责罚!”让老妈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的,最后也只好哭笑不得地放过我了。
家乡的河,它也许不像长江一般伟大,不像黄河一般宏伟,不像雅鲁藏布江一般久远,但对于我这种久在他乡之人来说却是另有一番情感,它带着我宝贵的童年记忆流淌在家乡中,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条满载我童年欢乐的家乡河!
听爷爷奶奶这一代人说,我们现在的繁华都市和他们小时候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从衣、食、住、行来说有很大的差距。
以前家乡特别贫穷,衣服破了只能剪下一块布,补到上面,只有过年过节才能穿新衣服,衣服大都是家人一针一线地缝,很少到商店里买。现在我们的家乡已改旧换新了,没有了带着补丁的衣服,商店多了起来,新的衣服摆满了衣柜,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
以前的家乡,大多数人家都在一个生产队里干活,常常自己吃不饱饭,每年分了粮食还不够一家人吃。听爷爷说他小时候八月十五一家人分吃一个月饼,在当时算条件好的。姥姥八月十五连月饼都摸不到,只能吃自己做的火烧代替月饼。现在八月十五能吃到数不清的月饼,什么美食也不用到城外的集市上去买了。
以前,一般人都住一些破破烂烂的土坯房,只有几个人才住的是砖瓦房。家里很朴素,桌子和椅子是用木头做的,床是当时的土坯炕,并非现在这么豪华,全都是平房。如果家里有辆自行车就已经很光荣了。很少有人家里有电视机,那时的电视机很小,还是黑白的,台也很少。在妈妈像我这年龄的时候,才有的电冰箱、洗衣机,而且功能很少,不像现代化的电器。
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从矮小的平房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家居各式各样,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从自行车到豪华的轿车和跑车。现在的电视品种很多,画面清晰,有的还有收到两百多个台呢!
以前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寄封信,走七八里地到邮局,把信送到目的地至少三四天,远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村里有什么参加活动的消息,用大喇叭喊才可以。现在有手机打个电话,也可以用电脑,电脑写信只需要几秒钟便可以传到对方的电脑里,既节约纸张,又不浪费资源。
这么多年啦,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经过了多少风险考验,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们依然不断的前进着,奋斗着,为了家乡更加繁荣昌盛。我决心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