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咱们中国的传统元宵节,在这一天,千家万户挂彩灯,吃元宵。元宵俗称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为了欢度佳节,学校组织各班汤圆DIY活动,这可馋坏了我们这些小吃货。
终于盼来了活动时间,当下课铃声响起的一瞬间,教室里欢腾起来。家长志愿队也带着原材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同学们麻利地拼桌子、铺桌布、戴上口罩、手套跃跃欲试,手艺不敢夸,造型还真像那么回事呢!各位“师傅”跟着家长们一步步学起包纯手工无添加的汤圆。爸爸们将面粉倒入大盆,加入热水,揉起来。妈妈们小心翼翼地捧出芝麻馅和玫瑰馅加入绵白糖并轻轻搅拌,那香味慢慢散发开来,真香!
我们小队立马行动起来,卞泽希和徐艺航负责活面团。他俩先将糯米粉倒入小盆,加入一杯清水,可越和越稀,变成了面汤。情况不妙,我赶忙又往里加了些糯米粉,越揉越干,面团上竟裂开了一条缝,看来这揉面团还真是个技术活。就这样,几经周折,一个白白胖胖、热乎乎的面团诞生了。
学着大人的模样,面团被我搓成了长条,然后搓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手掌压成面片。每人取一张面片平放在掌心,放入一勺芝麻馅,手掌自然弯曲,顺着边缘一点一点将口封紧,最后在掌心一撮,一个圆溜溜的汤圆做成了!
大家渐渐掌握了包汤圆的技巧,做起了花式汤圆。有的像小舟、有的像大饼,还有的做成了冰糖葫芦……水烧开了,各式各样的汤圆都下了锅。
“吃汤圆喽!”老师的声音立即得到了回应,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着碗飞奔到锅的周围,老师把热腾腾的汤圆盛到我们碗里,大家对自己包的汤圆赞不绝口。
窗外,鸟语花香,清风徐来,有如温柔的抚摸,仿佛有泥土的芬芳。窗内的我却心情郁闷烦躁。
考试没考好,被妈妈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早上还答应好中午烧红烧肉的,现在被踢了回来;那个勺子明明不是我弄坏的,现在倒好,全赖我头上了……我越想越憋闷,连窗外的鸟叫声也成了对我的奚落与讥笑:“都是你!都是你!……”我气恼地拿起了一块花盆里的小石子使劲儿地砸向那些鸟,它们受了惊,扑扑翅膀飞开了。可一会儿又飞来了另一群鸟继续对我的“嘲讽”。“真是烦死了!”我大吼一声“啪”地关上了窗户,一只不知从哪儿飞出来的蛾子正好向窗户这边飞,非常不幸地撞上窗户,“扑哧”一下掉落在地。
我没在意它,认为它已经死了,继续坐在凳子上发气。可过了一会儿,我惊讶地发现它居然飞了起来,又一次准备冲向玻璃窗。我刚好想找个东西撒撒气,便用玻璃瓶将它罩在了里面。
这只灰扑扑的小蛾子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它已经被我抓住了,在瓶底振振翅膀,扑腾几下接着升高,然后撞到瓶盖跌落了下来。我看着它一次次地升空,一次次地振翅,每次都那么地坚决而努力地冲向玻璃窗却被玻璃瓶壁所阻挡,又一次次地跌落回瓶底。大约十五次后,这只小蛾子再一次跌落下来,但这次它没有飞起来,仿佛已经精疲力竭彻底放弃了。但不一会儿,它,这只小蛾子,我认为已经放弃的小蛾子,竟再一次地,义无反顾地开始扇动自己的翅膀,每一下都仿佛拼尽全力,每一下都凝聚了它坚定的意志,每一下都有着它对生命与自由的渴望,就这样一下一下地升空,再一次冲向了玻璃瓶壁!我被它深深地触动了,不知怎地,我的心发出一种呼喊:拿开玻璃瓶,放开这顽强的生灵吧!我将玻璃瓶拿开,这只小蛾子成功地飞出了那堵阻挡它前行的隔层。
我打开玻璃窗,看着那只小蛾子飞出窗户,去往它想去的地方,它灰扑扑的翅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灿烂无比,闪着像水晶般的光。这只小蛾子用它那渺小的生命为我诠释了什么是永不言弃。我不再发牢骚,回到写字桌前,开始订正起错题。
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挫折、困难也会有许多,但那天与飞蛾的不期而遇却给我以启迪。它教会了我如何去面对它们,它使我顿悟:顽强执着地朝向目标,全世界都会为我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