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如果不是命运,你是否也如邻家女孩一般,相夫教子,幸福平淡地度过一生?
王昭君,你的一生充满传奇。幽深的庭院,袅娜的宫女,绮丽的粉蝶,淡雅的梳妆……耳边又响起了琵琶的声音,似听到一个女子若有若无的啜泣,然后随风消散。
深陷宫墙,你注定与平凡无缘。铜镜里,你的双眸已没有往日光彩。你虽衣食无忧,内心却那么孤独。你独坐窗前,看幽静淡雅的月光勾勒出的绝美容颜,露出了凄美的笑容。不料,窗外竟传来了匈奴和亲的消息,你手中的玉簪滑落在地上,碎成两段……待回过神,明月已被厚厚的乌云所覆盖。
你彻夜无眠,你想到宫廷的阴深,想到和亲的艰险,想到异域的冷清,想到两国的安宁……一下子,你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个人幸福?国家和平?忽然间,窗外一只飞蛾向着屋里的烛光扑来,奋不顾身,义无反顾。飞蛾扑闪着翅膀,与烛火共舞,优雅地飞出完美的弧线之后,倒了下去……你心中似乎已有了决定。
这个决定震动了整个长安城!那些沿街驻足的老百姓无不惊叹。临行前的那夜,月亮也深躲在云后。
你曾说你爱江南,那里水汽氤氲,小桥流水人家;你曾说你梦想骑着一匹马,路过江南,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可是,此刻,你却选择了干旱荒芜的大漠,选择了漫天黄沙的异域生活。
晨光微熹,罗裳轻盈,笑颜如花,五簪斜插,你最终还是踏上了和亲的道路。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你深知这一路凶险,然而你并未表现出女子应有的柔弱,或许你深知你已不能再柔弱。黄沙莽莽,你的眼中又泛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就像一根毒针,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坚强如你,冷静如你,聪慧如你,因此你只能大步向前。
一切都恢复原样,只是宫中少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世间却多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平凡的人如沙砾般不起眼,而你如宝石般绚烂。你离开的身影,有女子的柔弱,却也有男子的刚强;有凡人的无奈,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如此特别的女子,注定在史册永垂不朽。
学校的两幢教学楼中间有一座小花园。花园虽不大,却别有一番景致。
走进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密的小竹林。占地只有十来方,一根根竹子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像百年樟树的树干似的。这竹子不知何时种下的,也许是学校成立之初就有了吧。自我入学以来,它们就几十年如一日,常翠常青。尤其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着竹林,根根竹子不堪重负,只能低头折腰。树梢的枝叶也被压得直垂到地面上。我心里不禁一阵紧张:这片竹林能挨过寒冷的冬天吗?没曾想,雪停了,风止了,厚厚的积雪化作“滴答滴答”的水珠,落入土中。垂死挣扎的竹林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同竹林并肩而站的是那座饱经风霜的铜像: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坐在约1米高的底座上。她身穿民国学生裙,光脚丫侧身正坐,手拿一本厚厚的书,正聚精会神地品读呢!她神情是那么恬静,那么清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股浓浓的书香扑面而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那儿,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我想:学校建成时,立了这座铜像,大概是希望我们上教院附小的学子能向小姑娘学习不畏困难、刻苦求学的精神吧!每学期的开学典礼和休业式,班主任都会给我们与小姑娘合影留念。小姑娘显然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我们也不负众望,学业精进不少。
竹林、铜像的外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个个长方形的白花盆。每个班级认领一个,五颜六色的花盆就像一条彩色的项链,给花园增添了一份精致。其中最显眼的要数我们班栽种的黄瓜了。黄瓜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嫩绿的叶子。十天左右,碧绿的叶子有我的手掌那么大。两片叶子中间抽出像线一样的细丝,好像在寻求帮助。我们找来树枝给它搭了支架。这细丝竟缠着支架努力地向上爬。不久,叶片中开出几朵小黄花,花的末端结出绿豆大小的黄瓜。黄瓜渐渐长大了。课间,我们常常去看它,或用手摸摸它,或与它比身高,或为它遮风挡雨。当我们一起分享亲自种的黄瓜时,心里别提有多甜啦!
我们上教院附小即将拆除重建,竹林、小姑娘、黄瓜、柚子树……那些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的故事将永远封存在我的脑海中。
我爱上教院附小,更爱学校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