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名叫《青铜葵花》,讲述了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的故事。
葵花和父亲来到了因高烧变成哑巴的男孩青铜的村庄。一次风波让这对男孩女孩相识。后来葵花父亲落水身亡,青铜家收留了葵花。从此,他俩成为了最好的兄妹。青铜总是细心照顾着葵花,为她做花灯、卖芦花鞋、做冰项链……其中青铜为葵花放弃上学机会这件事最令我印象深刻。
因为青铜家很穷,钱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青铜的家人选择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谁能上学。就是在一片叶子上写“去”,另一片叶子上写“留”,让他们俩任意抽取。而青铜想了个办法,把唯一的上学机会让给了葵花。读到这儿,我不禁赞叹道:“青铜不但聪明而且无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葵花也没有辜负家人,不仅成为“学霸”,还在家教青铜认字、写字。青铜写不好的字,葵花不厌其烦,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青铜学会为止。由此我联想到自己在学校里也当“小老师”,帮“徒弟们”背英语语法19条时,因为他们不熟练,我就会很不耐烦,认为自己早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哪有那么难?看来我还真得向葵花学学呢。
《青铜葵花》用一段乡村故事教会了我要像青铜一样聪明又无私,像葵花一样善良又耐心。现在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汲取养分。
家乡的春节大概是从我们小学生放假开始的。这时候出门的人也陆续回来了。街道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把宽闭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菜市场、商场都热闹极了。
腊月二十四,照例是要过小年的,算是过年的预热。这一天,家家户户几乎都在打扫卫生,大人小孩齐上阵。擦窗户,扫地,洗洗刷刷,不一而足。妈妈把这一天的活动叫掸尘,意思是陈去灰尘、霉运,迎接好运和幸福。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人们大概都是在采购年货中度过的,孩子们爱吃的干果,如瓜子、花生、山核桃、香榧……源源不断地被人们拎回了家。拜年用的各种礼品,如整箱的饮料,老人专享的各类保健品也从商场飞向千家万户。
最热闹的当然是除夕了。孩子们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新衣服,门上贴上了红红火火的对联。出门的人这一天必然回到了家,全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弥漫着各种菜的香味。晚饭吃得比平常要早些。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鸡鸭鱼牛羊猪肉,青菜豆腐西红柿……菜肴满满地摆了一桌,菜叠着菜,盘压着盘。鱼是必定要有的,蕴含着年年有余的意思。吃过晚餐,就是分压岁钱的时候了,大人们将红包分给了老人和小孩。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祝孩子们珍惜时间,快乐成长!压岁钱的“压”字,就是能够留住时间的意思吧。分完压岁钱后,家家户户都灯火辉煌,就连角落里那盏最小的灯也亮着,平时不舍得开的灯也开了起来,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除夕这一天是要守岁的,除了很小的孩子和年纪特别大的老人。大家团坐着,看电视的看电视,聊天的聊天。最盛大的节目则是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要12点多才会结束。看完节目,守岁也算完成。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又长大了岁。大年初一,家乡的人们都在家里休息,甚至这天连扫地都不能扫呢!据说这一天是扫把的生日。大人们也会允许孩子们睡懒觉。当然,也有人会选择在这一天上坟祭祖,以示不忘祖先。
年初二,人们都要去亲朋好友长辈家拜年,带着笑容,拎着礼品,一声声欢笑在空气中回荡。最开心的当然是孩子们了,因为孩子们又能陆续收到压岁钱!更开心的是拜年时还不用写作业呢!
拜年活动大概持续到年初八。赶早的人们准备出门赚钱了,带着亲人的祝福和期盼,带着新年的憧憬和希望,踏上开往全国各地的列车。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了。人们逛庙会、做戏,迎龙灯等活动有序上登台,每个活动都是那样精彩纷呈。
今年虽然没有了鞭炮声,但家乡的春节仍然是那么祥和,那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