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塑料袋。我静静的挂在超市的挂钩上,眼见着伙伴们一个个都被买走了,我也很期待外面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这时恰好来了一个人把我买走了。他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正在欣赏四周的风景。不料,“哗啦”一声我破了一个洞。那个人无情的把我丢在了马路上。我还没反应过来,一辆汽车就从我身上碾过,差点把我碾的四分五裂。紧接着,一股股难闻的汽油味扑鼻而来。
一辆辆汽车经过,把我甩到了空中。我看到了一根根冒着黑烟的烟囱,一条条被河水污染的河流,一片片挂满塑料袋的树枝。
我随着风飘到了大海里,这里比河流清澈的多了。我和海草捉迷藏,我和珊瑚嬉戏,我追逐着小鱼,本想和它做游戏,却把它困在我身体里,小鱼看到我就躲得远远。
我学着水母的样子,展开自己的身体,海里慢慢的前行。一只海龟游了过来,以为我是只水母,一口把我吞了下去,它不能呼吸,痛苦的挣扎着。我想离开,却怎样都做不到。慢慢的,这只海龟就缺氧而死。它的伙伴们非常惊恐,生怕把我吞下去。
越来越多的塑料袋飘进大海,海水变得不再那么清澈了……
“火温暖了我们,谁知道火的寒意。水滋润了我们,而我们并不知道水的渴意。”短短两句话,却引人深思。不可否认,李汉荣的确是写这样文章的一位好手,这种文章总抛给你一个既浅显又深奥的道理。
这句话我认为就是天下父母的写照。父母含幸如苦把我们养大,而我们不知道父母这十多年来的辛酸。多年来,父母那原先黑亮的头发不知何时被岁月漂白了,眼角额头也不觉间爬满了皱纹。父母渴望我们出人头地,一心赚钱希望我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若儿女能了解父母的辛酸,定辜负不了父母期望。可只有少数人能在少年时了解父母的辛酸,现在的少年大多沉迷于电子产品,辜负了父母的期望。父母有苦说不出,只能往心里藏。
不仅是父母,社会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默默付出,就是渴望世界能够更好。李汉荣的《渴望》想传达给我们这样的青年的,莫不是这个道理。
那我们渴望的是什么?好成绩?好学位?好的生活环境?有钱的父母?这我不置可否,现在的少年人想的无非不是这些。但这些都太肤浅,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渴望。我们应该追求精神上的进步。没有一个精神渴望的话,那我们就会像现在社会的常态那样,渴望的东西越来越多,渐渐渴望变得不是渴望,而是贪婪了。然后,我们就会在渴望中迷失自己的初衷,忘了最初的渴望,最后是一无所获。
莫不要在虚假的渴望中越陷越深,越陷越深,因为你最后会发现,你其实什么也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