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读《遥远的风铃》有感8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48

这个暑假我读了黄蓓佳阿姨倾情小说系列的《遥远的风铃》,看完后我仍意犹未尽,感触颇深。该书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写了主人公林小芽的成长过程和经历。故事开始时,小芽14岁,上初中。到故事结束时,她已经19岁了。她读完高中,在农场劳动两年,1977年恢复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她认识了因为各种原因来到江心小岛的人群:淳朴的农业工人、个性魅力十足的老师、自由散漫的下放知青、来自上海的导演和医生……她在单纯的年龄却经历了死亡、爱情、忠贞、背叛、仇杀、温暖、友谊、纠缠等等人世间复杂的事情。她睁着一双澄明纯净的眼睛,目睹身边的世事沧桑、人性沉浮。她完成了她对自己的期望,也完成了身边很多善良的人们对她的期望。

书中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次,小芽在教室走廊上打扫卫生,偶然听见自己的数学老师黄规章在隔壁班上课,这个班的进度刚好比小芽的班级提前了一点点,他们学的知识小芽他们班明天才会学。小芽出于好奇就在外面旁听了一会儿。当黄老师讲完了有关三角形的定理后,让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可没有一个人大胆提问。于是黄老师自问自答,小芽不知怎么就把这个“内角之和”的问题记在了心里。第二天在小芽的班级上课,讲完所有定理后,黄老师同样又鼓励大家提问。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小芽举起了手,黄老师听完她的回答后称赞了她一番。可她有一点骄傲,有一点害怕,又有一点羞愧,因为这是她偷听来的。她想以后靠自己的本事提出一个同样精彩的问题,于是她用心研习了一个星期的数学课本后,再次得到了表扬。小芽是一个既有悟性又有耐性的女孩。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静心思考,认真反思。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像小芽那样呢?难道我不能向小芽学习,勇敢举手,说出心中的想法吗?以前上课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总是因为怕答错而不敢举手回答。记得有一次,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仔仔细细地想了想,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答案。老师开始点名回答问题了,可一连叫了好几个人,都没答对。我犹豫着是否要举手,心里非常矛盾。正当此时,耳边的“天使”仿佛在对我说:“举手吧,答错了也没有关系。”然而“恶魔”却跟我说:“别举,别举,一会儿你回答错了,别人会嘲笑你的。”就在我踌躇不定时,老师说出了正确答案,我顿时懊恼万分,这不正就是我刚才想出的答案吗?从那以后我便决定要像小芽一样多读课本,仔细理解,让自己的心里有个肯定的答案,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当然,这本书除了这个故事,还有小芽参加宣传部队、参加高考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如今的孩子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在家长和老师的声声叮嘱中长大,在如此优渥的条件下成长,我们更应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大步向前,坚定不移的朝自己的目标前去。也让我知道了从前的花朵如何开放、从前的庄稼如何成熟、从前的风铃如何摇响……

我有一个美丽的校园。这里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也充满了同学们的欢乐。

走到校门口,“东方红学校”五个金灿灿的大字闪耀在我的眼前,旁边的彩旗五彩缤纷,随风飘扬。

走进校园,一条长长的文化长廊呈现在眼前。上面的版报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仿佛走进了知识的海洋。

文化长廊的旁边就是操场。下课时,操场上别提有多热闹了。而上课时,操场就恢复了安静。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缓缓地传来,让人赏心悦目。操场前方还有一块书本形状的文化石,上面刻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用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一座高耸的孔子石像,这座石像以孔子的外形而制作。上面写着:孔子来自哪里、对人类做出过什么贡献等等。

继续走,来到教学楼里面。教学楼分为三栋。这里设施齐全,是很好的学习之地。

在教学楼的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沙坑。虽然学校现已挂了一块“禁止进入”玩耍的告示牌,但它还是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我爱我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