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课堂上看到过一些环境污染的照片,河水变成黑水,鱼的嘴上套着塑料袋,鸭子被水里各种垃圾包围,触目惊心!“垃圾又臭又没有用。”一直以来大家就这么认为,并把垃圾随意丢弃。如果对垃圾进行处理,变废为宝,会不会改变大家对垃圾的看法,并且不再乱丢垃圾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和期望,我们小记者上了一堂环保课。首先,专家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垃圾分类,我们明白了垃圾分类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在专家展示的图片上,我们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还知道了萧山区每天都会产生一座“垃圾山”(萧山区日均垃圾数量为2300吨),其中大部分是我们的厨余垃圾(果蔬皮,剩菜,鱼骨等)。如果处理好了厨余垃圾,垃圾分类也许就会容易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好垃圾分类,也可以自己来处理厨余垃圾——制作酵素。
水晶老师告诉我们,制作酵素需要按比例将厨余垃圾、水、红糖放入塑料瓶,通常是1份红糖,3份厨余垃圾,10份水。在塑料瓶上贴上制作日期。第一个月每天都要拧开瓶盖释放气体,并将浮在上面的垃圾压下去。这过程是不是有点像保姆照顾婴儿?三个月之后,“小婴儿”酵素健康成长,变成了一个事事精通的“能人”了,洗发、洗手、洗衣、处理伤口……样样在行,模样也比三个月前漂亮多了,变得清澈,颜色成了鲜亮的紫红色,垃圾不见了,只剩一点渣渣留在瓶底。
用垃圾制作的酵素变成了宝,改变了我们对垃圾的看法。变废为宝,这也是垃圾分类的目的。让我们都动起手来,垃圾分分类,环保酵素做起来,让我们的环境更清洁,生活更美好。
那一次,我深受鼓舞;那一次,我忽然间长大;那一次,触动我心灵的是一个小精灵!
记得那几天我感冒发烧,浑身酸痛没精打采。来到医院,一想到那尖尖的锋利的针头,我就吓得浑身发麻,想打退堂鼓。“妈妈,我能不能不挂点滴?好好吃药行不行?”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哀求道。“不行,医生说验血结果显示你只能挂点滴。”妈妈瞪着大眼睛,温柔又坚定地回答。那不是还得做皮试,我在心里嘀咕着,就像没气的皮球一样鄢了。
越想越慌,我得出去透透气,一想到一会儿就要挂点滴,心就已经开始痛了。穿上外套,走出门诊室,心里卖弄着我的小聪明:到时候上厕所拖延时间?不行,挨不过,还是要打针的。告诉老妈我得回家拿本书等下看?哎,不对不对,她肯定不会让我去拿的……哎呀,想了这么多都不中用,我敲着自己快要炸裂的头!
无意间,走到了医院的树荫下,裹紧外套坐了下来,没等我屁股坐热,一个什么东西掉了下来,吓得我赶紧起身寻找……哦,原来是条毛毛虫啊,肥嘟嘟的身体一扭一扭的,艰难地翻过身往上爬,我想不通,它为什么要爬到树上去呢?
只见毛毛虫扭动着笨拙的身体艰难地往上爬,可能是因为太陡了,或是技术不够好,没到一半它突然又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在落叶堆里,我都觉得浑身疼痛!原本以为此时的它该放弃,可它还是扭动着身体一点点向上。此刻的我暗暗替它捏把汗,加油加油啊,坚强的小精灵!真是怕啥来啥,它又掉下来了!落在干叶缝隙里!我想这下肯定惨了,都摔了几次了。定睛一看,它又从下面开始往上爬了……
这时的我忽然间内心触碰到了什么,惭愧地想到了什么。我不由自主地举起了大拇指,并向毛毛虫深深地鞠了一躬!随即,我转身轻松地向输液室跑去,我想我也该做那坚强的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