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起画笔,绘一幅星空,品味繁星的美丽;绘一幅玫瑰,感受花间的点点芬芳……画笔的十年陪伴,早已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故乡
八岁那年,我来到离家一百多里远的地方参加夏令营,第一个独自居住的夜晚,风雨交加,使我害怕、无助,心中升起一些无故的悲凉,我从未那样思念家乡,更思念家中温暖舒适的大床,却只能蜷缩在硬硬的木板床上,我脑海中浮现出家具的样子,竟不由自主地拿出画本、拿起画笔,细细勾勒出脑海中的故乡。那座美丽的城市立在画纸上,看着它,心中竟传入一阵温暖的力量,故乡似乎也在给我鼓励,给予我不断前行的自信。画笔如朋友,在孤独难过的时候陪伴着我,虽默默无言,却已然足够。
宁静
半年不见的姑姑来我们这小住几日,游山玩水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在与姑姑分别之时,我却因参加补习班而不能相送,心中满是遗憾,更不说带了一丝怨气,我闷闷不乐地玩转着画笔,忽然想为姑姑画一幅画像。执起画笔,细细描绘着姑姑的相貌,眉眼之间淡淡的笑意也表达出来,画完后,竟如饮了一杯微凉的苦茶,心态平和下来,化掉心中的遗憾和怨气,对姑姑的思念,也包含在画中。感谢画笔,它似有神奇魔力,安抚人们躁动不安的心,带给人们宁静与平和。
磨砺
一年半,八幅画,十岁那年,装饰知觉课正式开始。一开始,画笔仍未开封,纸张仍未泛黄,少年心性仍未收敛,一切都才刚刚启程。从一开始线条的生硬,到后来笔触逐渐流畅,画技逐渐提升,也逐渐有些得意。画笔却是个严格的老师,给我当头一棒——重画,哭闹无用,画笔不为所动。我开始反思自己,该经历的总要经历,纵使重画,也应该做到最好,少年心性这才算真正收敛了,开始真正仔细地对待,画技大有长进,笔风也渐渐成熟,既使自己的能力提升不少,更教会了我谦虚、不骄不躁,只需努力做好自己。画笔如良师,教会了我许多。
画笔的十年陪伴,教给我的道理、带给我的勇气和力量、给予我的宁静,让我受益匪浅,而唯有走近它,真正了解它,才能真正走到它的深处,与它携手共进。
日近黄昏,夕阳渐落,太阳的余光撒在外婆鬓发上,如稻上之金光。外婆在屋外晒谷,日落归家,一缕缕稻香弥漫四野,似无味又似浓郁,在我心灵深处开出一朵朵花儿,令人回味。
晨曦的雾笼罩着田间,整个村庄有种捉摸不透的神秘感。我随外婆走在田间小路上,领略乡村早晨独有的清新空气。
抬头仰望蓝天,有几丝薄云,还残留着一片飘渺的朝霞,心想:今天会不会下雨呢?幽深的石板路边,翠竹扶疏摇曳,投下浓淡相间的竹影;远处的小河,像条墨绿的缎带,蜿蜒穿过金黄的稻田;青山从平地拔起,直向苍穹飞去,山腰上,还环绕着薄雾,似仙人住所,令人十分向往;向远方望去,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点缀了绿水青山,深呼吸,稻香掠过鼻尖,令人心旷神怡。
外婆紧牵着我,担心我失足跌入一旁的溪流,而我却痴痴地望着那稻子在风中点头问候,又一阵稻的馨香扑面而来,外婆忽然低下头,缓缓地对我说:“无论走到哪儿,对人都要以诚相待啊。”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现在回忆起,许是外婆希望我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像稻子一样,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诚诚恳恳做人罢。
中午过后,外婆才匆匆赶到广场上晒谷。稻子平铺在地上,受阳光照射,闪烁着金色的光泽,而外婆的皮肤经岁月洗礼、时间冲刷,也被阳光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
外婆用神似猪八戒九齿钉耙的耙子将稻谷堆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接着一条棱,让小小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然后静静等待这面享受完阳光浴,就再用耙子边推边翻,将稻谷翻身,原本埋在底下的谷子,翻到向阳的一面,均衡晒谷。
晒谷后,便回家小歇一会儿,泡一杯红茶,剥一只沙塘桔,亦乐在其中。可惜天公不作美,俗话说得好:“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窗外飘洒起了小雨,阳光却依旧明媚。
外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拎起一个蛇皮袋,三步并作两步,跑去广场,出乎意料的是,外婆的谷堆仍静躺在地上,但却身披五彩防水大衣……外婆惊喜的眼泪不禁滴落在地上,仿若开出朵朵小花。
夕阳已落,雨渐渐消退,悄无声息地停了,深蓝的天空,闪烁着群星,飘起袅袅炊烟,夹杂着乡情,一阵稻的馨香从鼻尖幽幽飘过,沁人肺腑。
炊烟、月色、轻风,还有那淡淡的稻香,景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真,伴随着乡村劳动者们回家的身影,他们的心灵深处,一定都住着一只乐观向上、勤劳诚恳的精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