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中,我在点点滴滴中学会了面对每一件事,无论容易,困难。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体育课上让我万分感动的那件事。
那一次,我们上公开课,内容为蹲跪式起跑。练习完,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可谁知老师又加了一个练习项目:跨栏!“哦,不!”“不要嘛!”“那么高,怎么跨啊!”人群里嚷嚷起来了。老师喊道,“安静,现在我们进行跨栏接力!尽量不要碰倒!”“嘀”长哨吹响,6路排头如离弦的箭一般,一个个冲了出去。我在第3列的队尾,十分紧张。要做到又快又精准是很难的啊!
马上就要到了,我前面只有一个人了。哦,前面一个人也没有了,我的心弦绷得紧紧的。要做好接力准备了,我左脚上前一小步,做好跑前的姿势,心想:一定要为这一列争光呀!不一会儿,前面的同学跑过来了,我跟她击了掌,也向前跑去。我小心谨慎的跨过了第一和第二道栏,又跑了一小段,第三道栏横在我面前。这一道比前面两道都高,我没有犹豫太久,直接奔过去,尽量把腿收起来,可是仍旧绊倒了。我快速扶正第三道栏,迅速返回,但心中却感到无比内疚。我回到队伍,我们一列是最后一名!天啊,我又伤心又后悔,快哭出来的时候,小H和小G跑过来安慰我看,说,“这不怪你,别伤心了,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呀!”“就是啊,一次练习失败了证明什么呢?下次加油努力就是了!她们温和的说,我顿时好受多了。
这么看来,朋友的关怀是最重要的。犯了错误不可怕,朋友,老师,父母都会让你重新树立起信心,鼓励你,安慰你。
这节体育课上,我赢得了自信。
一把吉他,一间教室,两年时间,一位音乐人。在最艰苦的条件下让学生走出大山,你,值得我敬佩。
早上的乌蒙山,云雾缭绕,为大山蒙上了一层薄沙,山上的植物,抽出了新绿,“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如天籁般的歌声回响在山间。阴冷潮湿的教室里没有黑板,没有灯,桌椅板凳全是用夯土做的。孩子们之前的世界,就像这教室一样,闭塞自卑,直到你——梁俊来了之后。
你坐在讲台上,抱着那把破旧的木吉他,左手按动品格,右手轻拨琴弦,琴弦微颤,奏出你自己谱的曲子,“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你用那不标准的普通话,一字一句的教孩子们唱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孩子们也跟着你,饱含深情地唱着。即使语言不通,你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在你的调教下,孩子们已有了一百多首诗词的储备量,就是你,让孩子们彻底摘下了“自卑封闭的帽子”!
雾散了。太阳爬上了乌蒙山头,把金色的光芒洒进教室。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唱着你教给他们的诗歌,脸上洋溢着幸福。
“梁老师,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啊?”一个孩子跑到你身边,看着太阳,看着山的那边,用那天真无邪的声音问你。“外面的世界啊……”,你微笑着回答,“就像诗词中描绘的那样。”“那诗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你微笑着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讲述你教过的每一首诗的意思。孩子们都围在你身边,用手托着自己的小脸,静静的听着,日光照在你的脸上,给你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教室角落,几株苔藓默默地吐出新绿,即使他们不像牡丹一样鲜艳,即使它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但也在努力开放着。
“你们看,那就是诗中描绘的苔,它们虽不起眼,但也在努力开放……”你对孩子们说。你的眼眶不经意间湿润了,在为那些苔感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再次唱了起来。他们穿越时空的歌声,赋予了沉寂三百多年的古诗新生。
你们上课时唱,下课时也唱。清晨唱,日落唱。悲观时唱,快乐时也唱。一群人唱,一个人也唱。两年时间,你们走上了央视的舞台,惊动了全场,惊动了全国。
不是所有的花都叫牡丹,但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国王。你,梁俊和孩子们都是教室角落里不起眼的苔。但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开放,你,你们还有千千万万像苔一样,虽不起眼却努力开放的人,都是我最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