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传统节日清明节作文三年级

admin 三年级作文 2023-09-21 139

【篇一:扫墓】

马梓皓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但是今天却风和日丽。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全家一起去扫墓。

一路上,我就在想:这个坟墓是什么样子的呢?和秦始皇的坟墓一样,也是一座山吗?到了那里,我才发现没有那么大。它的前面是一堵“墙”,墙的后面是一个“小土堆”,土堆的四周是水泥,顶部是泥土。爸爸说,泥土可以让后人扫墓的时候除草、插幡,水泥可以让泥土不流失。

扫墓开始了。爷爷用铁锹把墓地侧面和后面的草给除光了,又撬了土按在了“土堆”上,然后找了一根细竹枝做成旗杆插在上面,最后挂上幡。大伯伯则先用铁锹把墓地前面的草除光,再把那里打扫干净,点上蜡烛和香,供上青团子和香蕉,最后烧元宝,请太公太婆一边“吃”香蕉和青团子一边“拿”钱。我们依次拜了拜,又许了愿:请他们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

经历了这一次扫墓,我终于明白秦始皇的坟墓为什么那么大了。因为大家每次扫墓,都要在坟墓上添一把土。给他老人家扫墓的人肯定特别多,大家每次都添一把土,几千年下来,墓肯定大得像座山了。

【篇二:洗豆沙】

胡真需

今天是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可不是大诗人杜牧笔下的“雨纷纷”,而是一个艳阳天!因为天气,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可是,我们照样要过清明。

一大早,我们便出发去了奶奶家,去做青团、扫墓。我最喜欢吃豆沙味的青团子啦!绿绿的团子皮包裹着紫色的豆沙,一口咬下去啊,嘴里满是又香又甜的、热乎乎的豆沙。你们知道豆沙是从哪儿来的吗?哈,它是我和爸爸洗出来的!

我们把红豆洗干净,放到锅里煮。当它变得有原来四倍大的样子时候,颜色也更紫了,原来是豆脐的地方炸开了。我们就把它盛起来,装在一个装着水的大盆里,不断地揉捏,直到子叶和豆皮完全分开。子叶变成泥后,再把它倒进一个漏篮里,把汁和渣分开,汁装进一个红桶里,渣扔掉。我把手伸到桶里,发现桶底有一层厚厚的像泥沙一样的东西。爸爸说,这就是豆沙。我们又把汁倒进一个大口袋,使劲把水挤干,剩下的就是豆沙了。奶奶又把它放进锅里,放入猪油、红糖一起炒,就成了香甜可口的豆沙。

用豆沙包的团子甜甜糯糯的,可好吃了。

【篇三:包青团】

罗童睿

清明节是我国的的传统节日,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就是包青团祭祖。

先做准备工作,外婆和好面粉,和好的面粉是淡绿色的。她又把要包的馅放在锅里炒好。

一切准备就续,我们开始包青团。我先看着外婆做,然后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我先拿一点粉团,揉成一个小球。接着,用大拇指在球上摁个小洞,再把大拇指放在里面快速转,外边用其他手指在边沿飞快地“奔跑”。一会工夫,面团就变成了一个张大嘴巴的皮球。然后,我把馅放进去,最后让大皮球的嘴巴合上,一个青团就大功告成了。

开始蒸青团了,大约蒸了几十分钟,厨房里弥漫着蒸汽,像在云中一样,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外公掀开锅盖,那阵香味扑鼻而来。望着亮晶晶的青团,闪着深绿色的光,我真舍不是吃它呀!

其实许多人的面目都是模糊的,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有机体之内,又跳不出体制的窠臼,慢慢地也就泯然众人矣。

在《成长的痕迹》一书中,席慕蓉这样写道:“人的一生应该为自己而活,应该喜欢自己,也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或者别人怎么想我。其实,别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于你自己如何衡量你自己。”

我们总是想活得出众、出彩,无论是身居庙堂之高,还是身居江湖之远,我们总想活成自己所愿的样子。而非为了别人而活,使欢快的日子成为苦演戏子的煎熬。可你一旦与大众不同,就会有人报以另类的眼光,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他们在逼迫你,适应他们的集体。那些所谓的集体狂欢,明知是孤单的无奈出演,也会被迫加入。

当然,也有人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样:“他心智平庸,却孜孜不倦追求高尚娴雅,因而从他眼中望出去的所有事物都蒙上了一层感伤的金色雾纱,轮廓模糊不清,结果就显得比实际的形象大些。”他们认为自己超然物外,却不知是自己的无所事事。他们欺骗自己,满口糊话,在撒谎,却不知道自己在撒谎。当一个谎言被点破时,他又说谎言是美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人生变得虚无缥缈,矫揉造作,不承认自己的无能,却做着最无能者的举动。

无为并不可怕,但随波逐流式的被动忙碌,却还认为平庸伟大才是可怕的。

那如何不平庸呢?一定要有所追求。周国平的《愿生命从容》中写着这样一段话:“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符合自己的性情、秉性,追求这些东西,他才会平静,从容。”有所求,有所欲,为之奋斗,不懈努力才称之为人生,追求刻画你面目上的每一笔棱角,将你的面庞勾勒出脱离大众模糊的清秀。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人生的命题要自己追求书写,不平庸,不无为,方能为生命画上圆满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