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晚上,我头有些晕,喝了好几次水,吃东西也没有味道,我难受极了,就告诉了妈妈,说:“我难受,可能是发烧了!”
呀!家铭可能生病了。妈妈给我量量体温,发现体温一上一下的,就像过山车一样玩,可把妈妈急坏了。
妈妈让我吃了药,好了一些,到了半夜的时候,呀!又发高烧了,脱了许多衣服才好了些,那时,透过窗子,看见天上有几颗星星正在一闪一闪的呢,但我一点也不高兴起来。
第二天,妈妈带我去了医院,医生量了一下我的体温,38度了,发烧了,打针了,医生说:“要挂三天水才能康复呢。”呀,我又发烧了,加了一瓶药水,才好一点,今天挂了5瓶水,有三个小瓶的,有两个大瓶的。唉,第四天,我好一点了,但医生说,一个星期不能吃和肉有关的东西,只能吃一些蔬菜。不过,过几天就好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对我细致入微的照顾,让我在输了三天液后终于退了烧。妈妈平时总是让我多吃饭,说只有多吃饭,身体的抵抗力强了,才能少生病,我深有同感,因为生病时浑身没劲、没有食欲、什么事也干不成,还要劳累妈妈照顾,哪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好呢。
现在,我的病正在好转呢!谢谢你,妈妈!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至今,我仍然记得那一次考试后的小镜头,虽然很平常、很朴实,却在我心中开出了最美丽最温暖的花朵,令我难以忘怀。
那天是期中考试,天气很差,一直下着大雨。同学们无暇欣赏雨景,也顾不得倾听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个个都埋着头奋笔疾书。铃声一响,我伸伸懒腰,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考完了!”当我举目望向窗外时,就见到刚刚敞开的大门,被五颜六色的雨伞装点得异常炫目。原来是家长们撑着伞,像潮水一般急切地涌进了校门。他们争先恐后,熙熙攘攘,学校立即热闹了起来。我心想:他们一定是等候多时了。
我赶紧交卷,走出教室。大厅里、楼梯口都挤满了家长,扑面而来的还有他们急切的声音和殷切的眼神。他们有的伸长了脖子,像长颈鹿一般四处张望;有的性子十分急躁,直接拨开了人群,向里面挤;倒也有不着急的,他们优哉游哉地踱着步,安静地等着孩子们出来。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行为,却让我感受到共同的期待与关心。
学生们陆陆续续走出考场。一个披着红色雨衣的阿姨,不停地挥着手,喊着:“在这儿!在这儿!”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微笑着问身边的孩子:“考得怎么样啊?有什么不会的题吗?”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食物,慈爱地递给孩子:“快吃吧,考那么长时间,肯定饿了吧!”……我鼻子莫名一酸,心里涌动着说不出的感动。这时,撑着紫色雨伞的妈妈也看到了我,她向我伸出手,用欣喜的声音对我说:“宝贝,考完了,回家好好休息吧。”
这一幕幕小小的镜头像电影片段一样,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时常会想起,也时常会因为想起而开心地笑。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镜头里包含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这些爱滋润着我们成长,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温暖而柔软,勇敢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