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admin 六年级作文 2023-09-21 99

“十五的汤圆圆又甜嘿——十五的人儿乐开花哟——十五的狮舞唱又跳嘿——十五的灯会人山海哟——”

傍晚,在大地被照得金光灿烂时,老街上的小店纷纷张灯结彩,紧锣密鼓地为元宵节的到来作最后的准备,该摆的摆好,该挂的挂好,迎着喧杂声、欢笑声,走进老街,扑面而来的是久违的马桥味道。

你瞧,老街各店铺内井然有序地挂着盏盏灯笼,形色各异,纸糊的、布艺的、玻璃的,赤红的、金橙的、墨绿的,兔子灯、荷花灯、宫廷灯,应有尽有;往前走几步,汤圆店的浓烟便会热情迎接你,混着汤圆的香甜、店内的喧嚷声一起飘在街上,升腾上天;一时间,人潮渐渐涌动起来了……

这时,不远处传来“嘿—吼—嘿—吼”的欢呼声,在人群的掩映下,隐约看见像是一班人马正在舞狮哩!各种鲜艳的颜色快速交织着,我也看不分明,但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我过去。走近了,只见围着欣赏的人群里一层外一层,便只能踮起脚、伸长了脖子,抬着头不断地张望着,看清了——是家乡的特色“手狮舞”。

仔细观察那队人马,表演队员们脚下踩着一致的步伐,两腿有力地踢抬,身体随动作前后扭转,极为轻盈;双手紧握舞棍,用力甩动着狮身,将狮身上的布坠甩得摇摇作摆,珠宝装饰物叮咚作响。据我所知,这些狮舞的表演风格可分为文狮、武狮和看狮三种,今天出演的是文狮,这类表演动作缓慢稳健,幅度较小,自然灵活,毛发颤抖飘拂,活脱的姿态像是在为观众祝福、与人们嬉戏。“文狮”顶适合行街表演,而“武狮”就有所不同了,它动作幅度大,速度快,有气势,以翻、腾、跌、滚扑动作为主,适宜广场表演。“看狮”又称太狮,表演时狮身内燃烛光,夜里表演时小狮围着大狮鱼贯穿梭,云飘狮跃,人随灯转,遨游嬉戏。

近处,手狮舞悄无声息地到了尾声,却带动起了整个老街,整个马桥的元宵节奏;远处,各个小铺都挤满了人,汤圆店更是排起了一条长龙。猜灯谜、挂灯笼、吃汤圆、看狮舞,说是忙碌,可也不乏内心的喜悦。正是有了这些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风俗文化,才让人们把节日过得开心、充实,让节日变得更有意义了。所以,我们现代人更应该接好这个文化传承的担子,在保护文化的同时争取发扬与支持文化的发展,留住传统文化的美好光景。

“十五的汤圆圆又甜嘿——十五的人儿乐开花哟——十五的狮舞唱又跳嘿——十五的灯会人山海哟——”

元宵夜的灯笼亮起来了,元宵节的气温升腾起来了,连尘土都是别样的味道,一切都是家乡的味道……

奶奶今年八十三岁了,却对织毛衣情有独钟。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就很少去镇上买毛线回来织了。

可奶奶给妈妈送过一件她亲手织的毛衣。

去年冬天,我们回老家探望奶奶,妈妈喜欢打扮得时髦,就穿得比较少。回到奶奶家,奶奶听见外边有声音,就赶忙出来迎接我们,说:“哎!我就算好了,你们今天中午就会来。来来来,赶快进屋,我煮了饭,就等你们!”

在饭桌上,奶奶发现妈妈穿得比较单薄,就说,“哎,你怎么穿这么少啊,这天冷的,感冒了怎么办?”“妈,没事的,我们在那边都习惯了。”妈妈说。

“那怎么行啊!咱这儿冬天天冷,得套件毛衣。”奶奶说。

说完,奶奶就进房间拿上钱然后就去镇上了。

妈妈问:“您这又是去忙啥呀!”奶奶头也没回,淡淡地道:“你们歇着。”

到了傍晚,奶奶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她就提回房间了。饭也是草草地吃了几口,不知忙乎啥去了。

半夜,我起床去上洗手间,发现奶奶房间的灯还亮着,就放轻脚步慢慢走过去,打开一点门缝,发现奶奶灯下弓着身子,手里在做什么,我想张口叫住奶奶,又怕吓着她,我心里嘀咕:“奶奶这是在干什么呢?”就默默地回了房间。

三天之后我们要动身走呀,奶奶从房间里捧出一个包裹,妈妈见了问:“妈,您这又是干什么?奶奶什么也没说,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件毛衣,那是件紫色的毛衣,上面绣着一支腊梅。奶奶把毛衣提起来,抖了几下,贴在妈妈身上比量着,奶奶让妈妈套上,帮她整理了袖子,衣领,说:“不好看,但穿上暖和。”

妈妈的眼里流出了两行热泪,不住地说:“好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