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清明扫墓变迁记作文700字

admin 三年级作文 2023-09-21 10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次读到杜牧的《清明》,我总是惊叹于古人拥有的智慧:聪明的古人怎么能够判断出每到清明前后老天会像约定好的一样,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呢?睿智的古人怎么能够通过短短几句诗把祭祖扫墓人的心情刻画得那么淋漓尽致呢。二十四节气真是凝聚了古人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后人传承享用,特别是清明扫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清明扫墓祭祖,由来已久,代代相传。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都是跟着父辈爬很高的山,走很泥泞的山路,才到祖先的坟前,清除杂草,添几锨土,再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放几个响炮,表达对祖先的哀思与怀念。特别是遇到大雨,一趟下来浑身淋得湿漉漉的,鞋子、裤腿上沾满了泥浆,一不小心还会摔个“狗啃泥”,但也阻止不了去哀悼祖先的决心。

后来提倡火化,退地为耕,外公积极响应,把祖先们的骨灰盒移到了安息堂里,每逢清明,再也不用走很远的山路去祭拜了。安息堂里全是一排排大书柜一样的架子,被划分成方方正正的一小格,里面放着祖先们的骨灰盒和画像,安息堂外面有统一上香焚纸的大炉子,又在边上划定了一个地方专门用来放鞭炮。这样,祖先们安置在一处,不用跑东跑西,节省时间,十分便捷,照样能寄托对祖先们的哀思和敬仰。

如今,新农村建设统一开发了陵园,园内松柏成群,整齐划一,环境很好。清明时节,我和长辈们拿着几束鲜花前去祭拜祖先,再也不是大包小包地拿着很多祭品,再也看不到祭拜完后留下的一片狼藉,再也听不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也不用再捂着耳朵躲在妈妈身后,再也不怕落得满头的鞭炮沙子和碎纸片。我们都慢慢地学着摒弃陋习,文明祭祖,低碳祭祀,从你我做起,打造一个绿色的、生态的清明。

清明扫墓的几度变迁,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更是社会新风尚的突飞猛进,不变的仍是后辈对故人们的怀念,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代代传承。

游客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程,大家可以叫我小程。我将带大家去蜿蜒盘旋,气势雄伟的长城。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长城的脚下,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修建成的。那个时候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在各自领地上修筑了防御用的城墙加以修缮并且连接起来,就有了最早的长城。一起登上去看看吧!

你们还不知道这些小口是什么吧?这些就是射口,以前战士们可以在这些小口里,把枪口放出去打,这样既可以攻击敌人又可以保护自已。大家可以看到,每过100米左右就会有一个堡垒,那个堡垒可以互通信息,方便战士们及时地知道战况。长城为什么叫长城呢?是因为它总长超过2。1万千米。

我们先吃个午饭休息一下吧,我带你们去吃北京烤鸭。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可真憾。”

在大家吃饭的时候我给大家说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女孩子,知书达礼,伶俐非凡。她嫁给了苏州的范喜良。那年,秦始皇召集百万民夫修筑长城,范喜良也被抓去了。半年多过去了,已经是冬天了,可是范喜良还是杳无音讯。孟姜女决心千里去给丈夫送寒衣,到了那里才知道丈夫已经死了,她便哭了起来,哭倒了好多长城。好了,故事呢就讲到这里了,大家饭后就请自由活动吧!注意不要乱画乱涂,要保护历史遗迹。

时间过得真快,游玩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请记住我小程哦!我们的公司叫飞鼠大变旅游公司,下一次再请我做你们的导游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