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长的海洋中,有许多事情让我难忘,有开心的,有愤怒的,有兴奋的……其中令我最难忘的,就是小学二年级的那件事。
那天,我早早地来到班,开始了早读。读着读着,我发现同桌的头老是偏到旁边去,我看着很奇怪,便问:“你干嘛老向旁边看,那里有什么东西吗?”同桌惊讶地看着我说:“你难道不知道?”“知道什么?”我很好奇。同桌瞪大了眼睛,悄悄地说:“我告诉你吧,我们班有同学买了一把软尺,就是那种卷成卷儿都不会断的。”“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当然,不信下课你去问他。”同桌一本正经地说。我看他那个样子不像是假话,但是,我还是要去确定一下是不是真的。
一下课,我就跑到同学那里问他:“你有那种卷不坏的尺吗?”“当然有,不过你得小心点。”他用那肉嘟嘟的手把尺子交给了我,我把那尺子弯成一个圆形,居然真的没坏,我的眼睛睁得像铜铃一样大,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东西!那个小胖子又说道:“所有的尺都可以这样。”“都可以”这个词在我的脑里回荡,我心想:那我的尺行不行?我赶忙跑回座位,心想:如果我的尺也可以像他的那样该多好,全班同学都会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我,都会跑来看我的尺。想到这儿,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我赶忙拿出尺子“啪”的一折,尺子断成了两半,我顿时像在冬天被泼了一桶冰冷的水,从头浇到底。突如其来的麻烦来了,下一节数学考试。这无疑对我来说是雪上加霜。我赶忙把断了的直尺用胶带裹上,这才平息了一场风波,可尺子上却有了一道长长的折痕。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单听他人的一面之词,要自己去思考应不应该做才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婉转悠长的中华古韵时常在我耳边回荡,我就是在《笠翁对韵》《增广贤文》《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化的熏陶中长大的。如今,我仍然爱着那或浓郁或淡雅的书香,我愿以笔为翼、以梦为风,在书香氤氲中,飞向更广阔的晴空。
书如画,醉了我的童年。从带着拼音的故事书到大部头的文学名著,我像蜜蜂伏在花丛中一般沉醉在浓浓的书香墨韵中,贪婪地嗅着书页散发出的丝丝香味,享受着文字带给我的如梦似幻的感觉,从小到大与书为伴的体验使我的意识常常沉醉于这钟灵毓秀、逍遥缥缈之境而无法自拔。它们不仅让我跟随作者的笔走进一个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而且使我明白了种种人生道理。走入细雨绵绵的湘西小镇,淳朴善良的翠翠在边城的渡船上向你招手;在去桑菲尔德的小路上,简·爱正坐着马车前往这座她命中注定的牵绊之地;在苏州小城宁静的夜里,沈复与妻子深情对望,相偎相依共度乞巧节……
书如酒,醉了我的少年。我迷上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我爱不够那些温软细腻的词句,也喜欢那些豪迈洒脱的诗章。品味词句,让我获得了细腻的情感体验;吟诵诗篇,使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闲坐园中,手捧一卷诗词,浅品一杯清茶,指尖拂过之处,我的眼睛便做了一次跨时空的旅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记载着李清照的瑰丽梦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展现着辛弃疾的豪迈气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透露出苏轼纪念亡妻的隐隐悲伤……
书如曲,醉了我的青年。我又爱上了写文章和小说。沐浴在下午夕阳洒下的柔美光晕里,我用笔尖谱下心中的乐章,这是我一天中最喜爱的时光。我用玲珑精巧的文字撰写瑰丽的小诗,用轻盈灵动的语言绘出绮丽的散文,用雅俗共赏的故事编就情节曲折的小说。倘有空闲时间我就钻进书店,在万籁俱静的环境中寻觅优美的词句、找寻写作的灵感,或者坐在电脑前揉着酸痛的脖子一遍一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每一次在车窗外看到的风景、每一次在无意间轰然涌上心头的感想、每个夜晚梦到的奇丽情境……几乎都被我写进书中。小书不厚,却是我珍爱的处女作。
我愿以真情为笔、以实感作笺,寸毫乘风录水月,以梦为笔记春秋!此愿此爱,沧海桑田亦无悔!
“朗朗书声如春风,拂过千年时空。少年啊壮志在胸,赋首词让人感动……”青春的脚步将伴着浓郁的书香,带着我对未来的全部期待与热爱,一路向前。我将坚定不移地一路披荆斩棘,打败所有候在前方的“拦路虎”,迎接属于自己的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