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美妙的,动听的,令人感到愉悦的,大自然便是声音的集合之地。大自然有柔和的风声、激越的雨声、轰隆的雷声、潺潺的水声,很多声音掺杂在一起,变成了一首精美绝伦的乐曲,让人陶醉。
清晨,顺着小路来到溪边。哗啦啦,哗啦啦,流水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沿着小溪的河床走,我来到了一片茂盛的树林。在一棵高大的树上,几只嗷嗷待哺的雏鸟在叫唤着,给大自然增添了一线生机。这时,一阵微风迎面而来。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不时还会有几片树叶飞舞飘落。
随着时间飞速流逝,中午先生也跟着来凑热闹,使原先安安静静的大自然顿时沸腾起来。蜜蜂嗡嗡地叫着,一边找寻鲜花,一边采集花粉。你看,小猴在上午还懒洋洋的,到了午餐时间,便恢复了活蹦乱跳的模样。它先到这棵树上摘个桃儿,又到另一棵树上摘个梨儿,弄得树叶沙沙作响。不仅这样,它还上蹿下跳,发出嘻嘻嘻的欢笑。这不得不让其它动物怀疑:小猴肯定服用了兴奋剂!
中午,小猴玩累了,便回到家中午睡。其它小动物也昏昏欲睡,大自然进入了安静的状态。
傍晚,太阳落山了。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后,夜晚悄然来临。大自然静静地看着准备入睡的动物们,清风轻轻地哼着歌伴它们入眠。此时,鸟妈妈回家了,青蛙也回到了洞穴,忙碌一天的蜜蜂也入梦了,猴子也安静了。
大自然又陷入了一片沉寂,只有风还在吹着,溪水还在不停歇地流淌着,还有一些蟋蟀,在草丛里、石缝中鸣叫着,猫头鹰开始寻找食物,凡夜行动物都开始活跃起来。
大自然的声音是宜人的、动听的、美妙的,我喜欢倾听。
吾曰:“在世上赶路,方能常胜。”
我曰:“慢慢走,欣赏啊!”
从初踏红尘,我步履匆匆,去追赶闪着金光的彼岸,却未曾有过停歇,去欣赏日升月迁,探究桑田沧海……
雪小禅有言:“生存于世间,当你学不会停留,当你只会奔跑,你就失败者。”静言思之,然也。赶路的我们只会行色匆匆,只会忽略我们人生旅行的真谛。氢我们要试着慢行,适宜欣赏。
从地狱到天堂,我只是路过人间。作为一位行者,我们的目的不是彼岸,而是周围的风景。赶路使我们心性浮躁,使我们成为一具只顾前方的走尸。
赶路是一种浮躁,匆忙的人生态度。俗话说:“细水长流”,涓涓河水汇成大海,非一日之功,微小的水滴点透石块,需要的也是渐渐、缓缓的态度。自然界的各种启示,是在表明人也需如此。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追求成功财富,荣誉,所以甘心赶路。殊不知能达到金字塔顶端的人只有两种人。一是像鹰一样翱翔于天际的天才,另一生中就是像蜗牛一样慢慢努力的行者。高智商的天才万里挑一,普通的行者千篇一律。可就是在这些千篇一律中,我们也可以找出登上金字塔的蜗牛。
王羲之练字,“入木三分,墨染池水”,这是渐渐地效果;司马迁的《史记》,“史家之绝唱,天韵之离骚”,这是慢行的效果;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响彻上海滩,这也是慢行的效果……历史上的名人无不昭示着:慢慢走,欣赏啊!
赶路就意味着奔跑,那么在行动前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思考,那么这样行为得到的结果会令人满意吗?反之,如果我们有长时间的前绪工作,会有更充分的思考,我们就会寻找到更合适的方法。这样想一下,慢行的效果是不是比赶路更好!
一步一个脚印,要的是踏实;而赶路则是走马观花,可这样的“观花”你又能观察到什么。我们是不曾观察过树的年轮吧!你知道它的另一层意思吗?留个悬念,就当是留给自己慢行的一个机会吧。
赶路是策马,而慢行,则像古老黄昏下的走马灯,美丽而深刻……不急不缓地转动,回放着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