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声音是美妙的,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是美妙的。在生活中,只要你肯侧耳倾听,你就随时都会听到好多你平常“听不到”的声音。
现在,我就坐在我的椅子上,一边用笔敲着本,发出嗒,嗒的声音,一边仔细捕捉着我所听到的声音。
我听见外面的一些虫子在叫。今天还算不太热,它们是在高声叫感谢清凉的风吗?鸟儿们也叫了起来,它们是在附和知了们,还是在讨论什么时候飞去南方呢?
“吱”的一声,哪辆自行车又刹了车,同它的主人到家了?
嘟嘟,嘟嘟,那些按着汽车喇叭的人们要去哪里?又有新的人家来我们小区住了呢。不信你听:呲--呲--没错吧?
叮铃铃,叮铃铃,我最喜欢的清脆的自行车铃铛声响了起来。又有哪位爱骑自行车的人士出去玩了?现在是下午,出去玩的孩子们肯定很多。你仔细听听,有多少孩子在笑?他们笑得多开心啊!此时,犬吠声此起彼伏,这些人们的朋友真是忠诚啊!
“咔”一声把我的笔帽盖好,扔在本子上,发出“啪”的一声,再往椅子上一靠,伸个懒腰,椅子又开始吱呀吱呀地叫起来。站起身,带着拖鞋呱嗒呱嗒地走到门口,吱呀一声,门开了,我走出了房间,“咣当”,门关上了……
吾曰:“在世上赶路,方能常胜。”
我曰:“慢慢走,欣赏啊!”
从初踏红尘,我步履匆匆,去追赶闪着金光的彼岸,却未曾有过停歇,去欣赏日升月迁,探究桑田沧海……
雪小禅有言:“生存于世间,当你学不会停留,当你只会奔跑,你就失败者。”静言思之,然也。赶路的我们只会行色匆匆,只会忽略我们人生旅行的真谛。氢我们要试着慢行,适宜欣赏。
从地狱到天堂,我只是路过人间。作为一位行者,我们的目的不是彼岸,而是周围的风景。赶路使我们心性浮躁,使我们成为一具只顾前方的走尸。
赶路是一种浮躁,匆忙的人生态度。俗话说:“细水长流”,涓涓河水汇成大海,非一日之功,微小的水滴点透石块,需要的也是渐渐、缓缓的态度。自然界的各种启示,是在表明人也需如此。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追求成功财富,荣誉,所以甘心赶路。殊不知能达到金字塔顶端的人只有两种人。一是像鹰一样翱翔于天际的天才,另一生中就是像蜗牛一样慢慢努力的行者。高智商的天才万里挑一,普通的行者千篇一律。可就是在这些千篇一律中,我们也可以找出登上金字塔的蜗牛。
王羲之练字,“入木三分,墨染池水”,这是渐渐地效果;司马迁的《史记》,“史家之绝唱,天韵之离骚”,这是慢行的效果;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响彻上海滩,这也是慢行的效果……历史上的名人无不昭示着:慢慢走,欣赏啊!
赶路就意味着奔跑,那么在行动前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思考,那么这样行为得到的结果会令人满意吗?反之,如果我们有长时间的前绪工作,会有更充分的思考,我们就会寻找到更合适的方法。这样想一下,慢行的效果是不是比赶路更好!
一步一个脚印,要的是踏实;而赶路则是走马观花,可这样的“观花”你又能观察到什么。我们是不曾观察过树的年轮吧!你知道它的另一层意思吗?留个悬念,就当是留给自己慢行的一个机会吧。
赶路是策马,而慢行,则像古老黄昏下的走马灯,美丽而深刻……不急不缓地转动,回放着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