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胸前飘,少先队员志气高,红领巾,胸前飘,少先队员志气高……”提起红领巾,大家都很熟悉,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由烈士们的鲜血染成,我们都很尊敬它,但是,如何尊敬,这是个问题。
很多同学都会说:“天天带着不就行了吗?”可是,不是这样的,很多同学看似很爱护红领巾,天天都带着,没有被记过一回没戴红领巾,但是一回家就把红领巾给扔到沙发上了,甚至有的还扔在地上,你们说这样是尊重红领巾吗?
我记得某个关于抗战时期的新闻,里面有一个日本女人说过:“你们都不记得了,我们还记那么多干嘛?”这句话说的也对,现在很多同学都对那段抗战时期淡忘了,什么“九一,八之类的抗战纪念日全部都不重视,都不了解为什么抗战士兵们提到那段日子都如此愤怒,他们只当那是一些不需要太过尊重的风俗。试问若是全中国的小学生都这样的话,那等到未来,还有谁记得那段历史呢?
红领巾是由历史编织而成,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成。我连红领巾都不在尊重啊,那么谁还记得抗战精神,谁还记得那段难忘的岁月呢?
所以,各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不仅在学校记得带红领巾,还应该在公共场合、在家都对红领巾无比尊重,对红领巾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时时刻刻不忘革命的本心,那样,才是真正的尊重红领巾!
去过了百年古镇双江,寒假之旅的下一站便是成都。若说四川省以川菜著名,则其省会就以火锅著名。而且,成都的内涵远远不止于鲜香可口的火锅,更是人有人的情味,地有地的灵气,绝不负其“天府之国”的美誉。
即使成都之迷人处再多,火锅这一绝却不能不说。据考证,火锅的起源很可能是东汉时期出土的“镬斗”,即一大青铜锅下附一火炉,用以烤食。到了近现代,许多地方都不再使用铜器做火锅,而在成都却保留了这一传统。金黄色的铜锅,就直接放在炉上,这便是成都火锅仅需的准备。接着就倒红油—成都人吃火锅极喜用油,往往在汤上覆了厚厚一层。最后加入一大把辣子提鲜,开火煮沸。每每吃火锅,最享受的时刻就是趴在锅边,看水中的气泡从底部上升,上升……穿过红汤,穿过红油,穿过一大把辣子,最后终依依不舍似地释放出怀中的鲜香—顷刻便迷倒了众多食客。
宽窄巷子。成都市里的清代古街,静静地躺在繁荣的市中心,号称是“最成都”的地方。300年前的清军军营,150余年前的达官显贵、贩夫走卒,创造了现今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位一体的文化融合体,组成了这片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又一张著名的名片吸引了许多游客—川剧。宽窄巷子中有着最纯朴的川剧表演:变脸便是川剧的一大绝活,喜怒哀乐皆能瞬间切换。而喷火又靠的是嘴上功夫,正是剧中的爆点。两相结合,就必定赢来观众阵阵掌声。
市中心的人民公园,以前叫少城公园,如今已有百年历史。闲谈、唠嗑、侃大山,是中国各地“聊天”的同义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有自己独特的说法—摆龙门阵。所谓“摆龙门阵”,就是轻松地,随意地聊天。在这里,无需上好佳肴,山珍海味,只消一杯清茶,一把竹椅,便可家长里短,海阔天空地摆上一整天的龙门阵。茶艺也是此处一绝。长嘴铜壶,不仅是“高山流水”的泡茶功夫活儿,更是杂技与茶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师傅上前为你倒杯清茶,便耍起茶壶子来,看得眼花缭乱时,不经意间就把这茶享完了。你还没尝出什么味时,他便又转身来,再倒一杯,容你品味,不要小费,只是轻鞠一躬,只听身后掌声。
这便是成都之食,之人,之文化。她的迷人气息将始终感染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