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楚生利安青少年实践中心,来体验为期五天的军训生活。
一大早,我们乘着大巴车来到基地,换上了一套迷彩服,戴上了军帽,我感到我现在是一名小军人了,此时心情非常激动。
训练开始了,只见教官带着一箱子装备,带领着我们来到攀岩场地。我望了望一块高大的岩壁,大概有二十米高,与地面垂直90度角,壁上都是岩石。看到这,同学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兴奋极了。我心想,这对我来说真是小菜一蝶,我一定能爬上顶峰的。轮到我了,我穿上安全保护装备,开始攀岩了,我手抓着石壁,脚下踩着岩石,一点一点往上爬,越爬越快,像一只灵活的小猴子上树一样。随着高度的增加,我的心还是有些紧张,脚也在剧烈的抖动,额头上也冒着豆大的汗珠,没想到攀岩还这么累。但听到下面的同学们一直给我加油、呐喊,我坚定了决心,一定要爬到最高处。我调整了一下剧烈的心跳,鼓起了勇气和信心,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了,我抬头望了望上面那一米的距离,心想只要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到达终点。我使出我最后的那一点力气,抓起石壁终于触碰到了终点,下面的同学一阵呐喊,老师也兴奋地大叫:“孙顶峰,孙顶峰!”每有同学爬到顶峰,老师就会大声喊:“x顶峰”,哈,我也是令老师骄傲的孙顶峰了。随后,我就缓缓下降,站在了平地上,我回头望望那二十米高的岩壁,有些后怕却又无比骄傲。同学们询问我是否还好,老师微笑着摸摸我的头,我觉得此刻好幸福啊!
回到座位上,顿时我的两肩犹如被人扎了针一样的酸痛无比,我搓搓自己的肩膀,继续观看同学攀岩。看着他们奋力攀高,努力突破自我,我也替他们开心。
时间过得真快啊!精彩的一天很快就结束了,还有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我希望自己能把攀岩时那股坚强、勇敢、努力拼搏的精神把它发扬起来,做一个守规矩,有胆量的小兵。
这个星期,我们伏羲班全体师生来到了著名的古都之城——山西大同,在大同博物馆参观学习了一天。
早上七点,我们准备出发。在等车的空隙,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大同博物馆的情况,一下子吊起了同学们的胃口,一个个缠着老师问这问那,弄得老师的嘴都快忙不过来了。
一路上,同学们诵诗歌、讲笑话、演小品,真可谓一路欢歌啊。忽然同学们的笑声停了,一个个探头探脑,向外张望,原来是到博物馆了。
我们欢呼雀跃地下了车,望着眼前这座巨大的博物馆,就像刚孵出来的小海龟遥望大海一样,满满的都是好奇与惊叹。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伞一样,仿佛是专门为了它肚子里的那些文物遮风挡雨的。
我们兴奋地走进了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超大型的铁雕塑——一头犍牛拉着一架车。从导游的口中得知这雕塑的名字叫“牛拉鳖甲车”,约有七吨重,表现的是北魏时期贵族的生活情况。我有点疑惑:贵族不都是用马拉车吗?怎么这里是牛拉的呢?导游的解说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北魏时候,人们特别喜欢牛勤劳、稳重、诚恳的性格,所以才让牛拉最豪华的鳖甲车。
雕塑的后面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就是著名的《北魏贵胃出行图》,壁画高约15。5米,宽约50米,画中既有鼓角吹号的骑兵,又有手持长槊的步兵,还有鼓乐队、仪仗队、伎乐杂耍队等,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宏大的北魏贵族生活画卷。
我们沿着电梯上了二楼,展厅的柜台中陈列着一排排文物。瓷器、青铜器、石器,展现了大同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代人们的生活情况,尤其把当年北魏时期的繁荣昌盛,淋漓尽致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三层是以佛教为主题的展厅。一尊尊佛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雕帐座。它被称作“雕在石头上的王朝”。它的最底层是一朵莲花,是佛、美好、圣洁的象征;中间的龙纹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而最上层雕刻的金银花,不仅因为它有驱寒保暖的功效而受到来自草原北魏人的青睐,更象征着王朝如蓬勃的草木永不衰败。透过这石雕,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北魏人的笃诚信仰、心中希望和出身来历,真实感受到那时的生活细节,这块“石头”真无愧“雕在石头上的王朝”称号。
这次游学,我饱览了北魏文化的无穷魅力,更明白了中华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智慧结晶,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桥梁与纽带,做为后来者,我们有义务让历史古迹永不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