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那么美丽迷人,是一个独特的双面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唯独她与众不同。但我想,许多“双面人”都有些奇妙的双重人格吧,可,为什么她不是?
乌黑亮丽的细发,好似一串串珍珠线,又如一缕缕青烟,总能给她那冰清玉洁的美貌添几分色彩。一双柳叶眉,如同春回大地之时,刚经过春雨滋润,吐出的嫩芽;小巧玲珑的鼻子,就好似刻出来的,是那样的生动,可爱;红润的小嘴,如秋高气爽时红润的小樱桃,又好似纯净的水滴,落在樱桃上,就像出水芙蓉一般美丽。最为耀眼的,便是那双炯炯有神的棕色大眼睛了,长长的睫毛点缀了那双如同大海一样深沉的双眼,这眼睛十分特别,总有着千姿百态的神情。在一天中或是一个小时内,这美丽的姿态会呈现在眼前:时而平静与夜晚时皎洁的月光静悄悄照在已经熟睡的孩童的脸上;时而好像漆黑的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冒着金光;时而又像寒风刺骨的冬日中,一缕温暖的阳光,是那样的温柔……
可谓美如冠玉,闭月羞花,但依旧盛气凌人,便将一事无成。
双面人:美貌只在于外表,不在于内心?表面只不过是遮掩你内心的丑陋罢了,但她不同……
吵闹的教室,都可以引起民愤,可她并不像多人,只是沉稳望着失控的场面。课后,许多人如老鼠一样缩着头,羞愧的不敢直视那冰冷的眼神。等到教室静得连呼吸声都能听见时,她便用严厉的话语警醒我们。自打那次后,师生战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可那次的语气中掺杂着不满和无奈,但是也别无他法了吧。
独特的双面人,学习是不耻下问,但生活呢……
跳出圈,看世界
爷爷小时候,呼朋唤友,用铁钩推动铁环,圈出自在的童年;爸爸小时候,携上家人,套起呼啦圈,圈出自足的生活。时代在变,“圈”也在变,不知何时,我们这一代早已厌烦了滚铁环、玩呼啦圈这类游戏,将自己套进了一个个“朋友圈”,也将自己束缚进了狭隘的圈套。也许,我们应学会,跳出圈,看世界。
不可否认的是,朋友圈圈出了一方天地。它方便了我们的交流,真正是应了“顺流而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只消手指轻轻按上“发送”一键,消息便立即传送到位。同时,它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古时若想了解远方亲人的情况,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这才有“洛阳亲友如相问”的亲切,有了“乡书何处达”的期盼。而现在,只用点开朋友圈,不管是配图还是文字,都可以将对方的生活了解得一清二楚。它更是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上到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下到邻居家的家长里短,皆可料知一二;不管是五湖四海的朋友,还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都可以给我们带来闻所未闻的新鲜与惊奇。可以说,朋友圈圈出的的确是一方广阔的天地。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朋友圈却又圈住了人心。仅仅从头像来看,我们只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于是才会有层出不穷的诈骗案例,才会有朋友圈狂轰滥炸的微商广告,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真正值得在意的人和文字。网上曾经盛传过这样一件事情:某高校宿舍仅四个女孩子,却有多达六个群,甚至是每两个人就建了一个小群。这件事初读起来甚是可笑,可细想起来确实有着无尽的悲哀。我们的心灵被朋友圈束缚,在尔虞我诈的漩涡中打转。这样的朋友圈又有什么意义?
朋友圈的使用,让我们多了几分人与人之间的猜测怀疑,少了几分爷爷爸爸那个年代人们之间无条件的信任;多了几分对待生活的焦躁,少了几分享受生活的宁静祥和;多了几分心灵的狭隘和束缚,少了几分拥抱世界的宽广和博大……
也许我们应该拿起滚铁环,套上呼啦圈,感受生活的自在亲近;也许我们应该退出网上的朋友圈,走入现实的朋友圈,享受友情真实和淳朴;也许我们应该解除心灵的束缚,褪去尘世的浮华,触及灵魂深处的渴望和淡然。
跳出圈吧,那将会是一方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