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仿佛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里面有数不尽的珍珠——那是我美好的回忆。许多珍珠随着我的成长渐渐光芒暗淡,但还有不少珍珠在这片汪洋中长明不熄!
那时的我才5岁。周末,我和妈妈去外公家玩。午饭有牛肉,我正要品尝牛肉时,舅舅装出慌乱的模样,急急忙忙地阻止我:“小孩子不能吃牛肉,不然会变成牛的。”
“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年幼的我,自然看不懂舅舅竭力抑制住脸上的笑容。
我信以为真,看着大人们香甜地吃着牛肉,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渴望。
到了午睡时间,舅舅、妈妈、外婆和外公都去睡觉了,只有我睡不着。
我一个人玩着积木,突然间,中午剩下的牛肉的香气顺风而来,我不由肚子一阵叫,心想:舅舅肯定在骗我,不然为什么他们没有变成牛呢?想到这,我便抓起一块牛肉吃起来。
但是吃完后我马上后悔了,因为我又想到了舅舅说的话,哭着跑到房间,把头埋在被子里哭了起来。哭着哭着,我突然觉得脚上有些痒痒的。该不会开始变了吧,到时候爸爸妈妈他们就不让识我了。
我哭得更大声了。这“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哭声把妈妈“引”来。她关切地问:“怎么了,为什么哭?”我带着哭腔回答:“我……我要变成牛了。”
妈妈一听,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那只是舅舅骗你的啦!”
“真的吗?太好了!”
往后,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咧咧嘴,怀念那段天真烂漫的时光……
跳出圈,看世界
爷爷小时候,呼朋唤友,用铁钩推动铁环,圈出自在的童年;爸爸小时候,携上家人,套起呼啦圈,圈出自足的生活。时代在变,“圈”也在变,不知何时,我们这一代早已厌烦了滚铁环、玩呼啦圈这类游戏,将自己套进了一个个“朋友圈”,也将自己束缚进了狭隘的圈套。也许,我们应学会,跳出圈,看世界。
不可否认的是,朋友圈圈出了一方天地。它方便了我们的交流,真正是应了“顺流而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只消手指轻轻按上“发送”一键,消息便立即传送到位。同时,它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古时若想了解远方亲人的情况,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这才有“洛阳亲友如相问”的亲切,有了“乡书何处达”的期盼。而现在,只用点开朋友圈,不管是配图还是文字,都可以将对方的生活了解得一清二楚。它更是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上到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下到邻居家的家长里短,皆可料知一二;不管是五湖四海的朋友,还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都可以给我们带来闻所未闻的新鲜与惊奇。可以说,朋友圈圈出的的确是一方广阔的天地。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朋友圈却又圈住了人心。仅仅从头像来看,我们只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于是才会有层出不穷的诈骗案例,才会有朋友圈狂轰滥炸的微商广告,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真正值得在意的人和文字。网上曾经盛传过这样一件事情:某高校宿舍仅四个女孩子,却有多达六个群,甚至是每两个人就建了一个小群。这件事初读起来甚是可笑,可细想起来确实有着无尽的悲哀。我们的心灵被朋友圈束缚,在尔虞我诈的漩涡中打转。这样的朋友圈又有什么意义?
朋友圈的使用,让我们多了几分人与人之间的猜测怀疑,少了几分爷爷爸爸那个年代人们之间无条件的信任;多了几分对待生活的焦躁,少了几分享受生活的宁静祥和;多了几分心灵的狭隘和束缚,少了几分拥抱世界的宽广和博大……
也许我们应该拿起滚铁环,套上呼啦圈,感受生活的自在亲近;也许我们应该退出网上的朋友圈,走入现实的朋友圈,享受友情真实和淳朴;也许我们应该解除心灵的束缚,褪去尘世的浮华,触及灵魂深处的渴望和淡然。
跳出圈吧,那将会是一方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