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心里都有一个敬佩的人,有可能是辛苦工作的妈妈,有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奶奶,有可能是有说有笑的小伙伴。而我最敬佩的一人就是我的爸爸。
我爸爸有一个朋友,他把他家的楼顶建成了一个美丽的小花园,说是小花园,其实它还是一个小菜园,虽然不算太大,但一年四季那小院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每当春天来临,叔叔就带着他的女儿开始种瓜点豆,小花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每当这时,我和爸爸总是羡慕不已。
有一天,我们也终于有了像叔叔家那样的新房子,爸爸也决心要在楼上建一个菜园,种植蔬菜瓜果。说干就干,每天天一亮,爸爸就上楼去搬土、填土、翻土,从不间断。
一天,我上楼去玩耍,只见爸爸躬着背,低着头,用力的将一袋袋泥土填进砌好的花坛里,可能是泥土太重,爸爸瘦弱的身子向左一偏,差点跌倒,我的心猛然一颤,急忙跑过去扶住爸爸,我看见了爸爸额头布满了晶莹的汗珠,辛劳的汗水已经浸透了爸爸后背的衣服。
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爸爸终于把种子种到了地里,他每天精心照养着每一粒小种子,施肥、浇水,一项也不可少。皇天不负有心人,小种子开始发芽,慢慢长出了嫩嫩的小叶子。一天,两天……它们有的长成了一棵棵小树苗,有的长成了又细又长的藤条。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个夜晚,天空中突然下起了暴风雨,雷声打得轰轰响,风儿吹得呼呼叫,爸爸见这个天气,一晚上都在担心他的心肝宝贝。
天刚蒙蒙亮,爸爸就赶紧上楼去看他的小宝贝,柔弱的小树苗和瓜苗那能经得住狂风暴雨,都歪歪斜斜的倒在了地上,可爸爸却没有灰心,他用铁丝把吹倒的枝条小心翼翼地拴在竹竿上,把苗子重新种好,一如既往的照顾着它们,渐渐地,藤条上绽放着黄色、紫色的小花朵,花谢后,枝头挂满了又嫩又绿的黄瓜,又红又圆的西红柿,又大又紫的茄子,又长又绿的四季豆,抬头看,还能看到一串串的葡萄,密密麻麻的挂在藤条上。我家的楼顶成了绿色的海洋,这都是爸爸的努力。
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敬佩!以后我要像爸爸一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之一:中国人这么想,外国人也这么想,但最近,在一份来自外国的权威调查报告中,中国籍雇员被评为“全球最不敬业雇员”。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但,我认为,这并没有错。
勤劳不等于敬业,这是显而易见的。
说起勤劳,烈日下挥洒汗水的建筑工人们、忍受着恶臭的环卫工们、加班加点到凌晨的白领们……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勤劳。但,这并不代表着敬业。为图省事而胡乱堆放建筑材料的建筑工人、对边界“争议地带”不管不顾的环卫工、上班时间玩手机的白领……相对立的矛盾毫不违和地结合在了一起。勤劳,不敬业,就这么“和谐”地存在于同一人身上。
那么,既然勤劳不是敬业,那么什么又是敬业呢?
十年前,来自一家德国房地产公司的房屋过期通知让山东一个百年小区的居民们丈二摸不着头脑。据悉,该小区的房屋是德国一家小公司在二十世纪初修建的,保质期预估为一百年,条款上还说明:“保质期后本公司将负起提醒业主的责任。”一百年间,这家公司历经了无数风暴浪涛: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分裂,冷战对峙,史塔西的大清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尽管国家满目疮痍,尽管经济萧条动荡,尽管未来一片灰暗,尽管最后这家公司已经被吞并,这家公司的职员依然将这份百年前的合约书默默封存,并在百年后让其重见天日,尽管岁月蹉跎,昔人不再,他们仍然实现了他们先辈的承诺。这份责任感,这份较真到执拗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敬业!
再反观中国,四年前,中国曾经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六天修建了一栋十五层五十米高的楼房,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证明了:“我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这份伟绩,一度被称之为“中国速度”。
然而,仅仅是在一年之后,2013年6月27日,上海的房屋倒塌事件,狠狠地抽了我们几个大耳光,一时间:“要速度不要硬度”“要面子不要人命“成为了外国论坛上的笑料。我们一年前创下了奇迹,现在却又创造了一起悲剧与滑稽剧,敢问如果我们中国人敬业那么一点点,这样的悲剧与滑稽剧,又怎么可能会上演?
敬业,不是要对他人的夸耀的追求,不是对光鲜外表的执著,更不是害人害己的夸大其谈,吹嘘奉承。敬业,是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是一板一眼的较真精神,是能做到完美就不留一点瑕龇的决心。敬业不是说出来,而是做出来的;敬业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敬业不是自私自利,而是福泽集体。我们中国人在这条路上,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在,我们中国不是没有敬业的人:人民的好儿子雷锋、沉默十年一鸣震天的邓稼先、带病上课的最美女教师崔燃、醉心写作、笔耕纸耘的刘慈欣……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人会真正成为勤劳又敬业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