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时期,万物复苏。下了将近一个冬天又一个正月的雨,天终于放晴,我也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郊游啦。
植物园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有一片梅林。哇,梅林的变化真大啊!梅花开得那么旺盛,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红霞飘落在树之间,朦朦胧胧的。近看,一朵朵梅花开得正艳,像在比美呢!我兴奋极了,叫着跑到梅树下,抓着枝干就往上爬。梅树不像其他树笔直笔直的,它的主干长得很低,还不及我的大腿,最高的约有半人高吧。主干上面又分好多枝杈,每一根枝杈上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枝杈,每一根小枝杈上又长满了梅花,密密麻麻的。我爬到树上,靠在枝干上,梅花的香味轻轻地荡漾开来,我似乎掉进了香海之中,我也变成香香的小人啦!
植物园里游玩的人好多呀!我买了根泡泡吹起来。一串串泡泡在阳光下追逐着,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的,真好看!不认识的小朋友也一股脑儿涌上来抓泡泡玩。我心想:他们可真有趣,跳来跳去地像小兔子似的。最有趣的是有个小弟弟居然用小背包来装泡泡,难道他们不知道泡泡是会破的吗?可是我们还是玩得很开心。
惊蛰这一天,我看到了两只小燕子在树上嬉戏。这也许就是春天到来的气息吧。“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时期也是播种的时期。我种了红豆和凤仙花。我还把凤仙花和蚕豆放在透明的杯子里,里面塞满餐巾纸,加水来保持湿润。等它们发芽了,我就可以做好科学记录,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啦。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我也要精神抖擞,到书山学海中尽情畅游啦!
锵!
锣鼓一响,骚动的人群逐渐安静下来了。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坡上,家乡人的血液里流的是最质朴的豪迈,跳出的秧歌却是最奔放的舞蹈。
锵!秧歌开始了!大地忽然震颤。伞头举着花伞,后面跟着一堆彩色的花伞。女人们拿着彩绸扇,跟花蝴蝶似的上下翻飞。呼啦啦地和风搏斗。西北汉子们穿着白马褂,露出结实黝黑的臂膀。他们手执花伞,旋转着,走两步退一下,动作舒展,热情洋溢,跳着幸福的生活。
最引人注目的是陕北的妇女们。经过风沙侵蚀和生活的洗礼,她们一点儿不似江南水乡女子的柔弱、纤细的和温婉。她们皮肤黝黑,被晒的通红。双手干裂,布满老茧。她们双肩宽厚,结实强壮,连瞳仁里迸发出的都是热情与自信,这样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秧歌队的舞姿热烈而奔放。队伍向中心卷去,似转九曲一般卷入黄河漩涡。人们有力地踩在地上,咚咚咚!石子儿狂飞乱舞!这是黄土的性格!是黄河的儿女!
咚咚咚!
唢呐声,鼓声,锣声交织在一起,迸发着生命的脉动。唢呐清亮,鼓声沉闷。
二者就像凤凰绕梧桐一般循环往复。那声音击打在我心上,跟着鼓点一跳一跳。击打在山河上,黄土高原发出最沉重的回声,咚咚咚咚咚咚!鼓声将表演推向高潮,塬上已然成为火红的海洋,海浪跳动着!翻卷着!咆哮着!
锵!
蓦地,火苗渐渐熄灭,海洋重归于静,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我突然被一股神秘的、原始的、深沉的力量击中,眼眶湿润。我想就是黄土儿女体内的基因密码。我爱家乡的秧歌,我爱家乡!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远处一声渺远的鸡啼,身旁一声响亮的狗吠……
我的心怦怦,与山河同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