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满栀子花的家园
“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盛夏时节,园里的栀子花开得正烂漫,看枝端绿色的花苞被嫩白撑开,翠绿的枝桠开满素洁的花朵,她的香气馥郁而饱满,痴痴缠绕。绽放在夏日的阳光下,在馨香之中,夹杂着孩童的笑声,蔓延一夏。
满树花摇曳,她们笑意盈盈,洋溢着童年的纯洁和美好。午休时分,小伙伴们悄悄地溜出来,栀子花丛中,传来阵阵悦耳的蝉鸣,小伙伴们突然禁了声,蹑手蹑脚地走近,一个胆大的孩子,拿着小杯子,目不转睛地,一盖,蝉儿在杯子中扑闪着,小伙伴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穿透着那馨香,不自觉地,体味到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心情。在阳光捕捉影子,在夏风中聆听欢笑,在摇曳的栀子花丛中寻找着快乐,跑着,跳着,追捕一串垂落鸟鸣,一只路过的蝴蝶。栀子花开的季节,浓浓的情谊,蔓延于心中。
五月五,至端午,赛龙舟。栀子花盛放的河岸,震耳欲聋的鼓声,整齐划一的呐喊,兴奋激动的欢呼,交叠在这栀子花香中。为赢的队伍祝贺,为败的队伍鼓劲,期待着明年再战。端午时,女子们总爱在头上别一株栀子花,她们不娇媚,不艳丽,清清白白,眉眼盈盈,着一件素色布裙,袅袅婷婷地从小桥流水边走来,时间为她们而停步。我见了,也吵着要戴,奶奶笑着拿了一朵出来,帮我戴在了头上,淡淡的清香围绕着我,“戴上了这花,奶奶就把这吉祥传给我的乖孙女咧!”我笑着,珍宝似地护住了,跑去小伙伴那儿卖弄了。
又是一年盛夏,又是一个栀子花开的季节,又是一个离别的时分,准备外出求学的学子们,准备外出拼搏的年轻人们,都会收到家人亦是朋友送来的一株栀子花,带着美好的祝愿,带着对未来的期望,奔向远方。家乡,便在这栀子花中,等待着他们,守望着他们。我看着窗外盛放的栀子花,忆起儿时伙伴们,在我离开时亲手挖下的这株栀子花,交在我手上。我一直悉心照料着,在每个盛夏,绽开笑颜。每到栀子飘香时,童年记忆便淡淡地氤氲开来,萦绕在心间。
喜欢每一个栀子花开的季节,拥一缕花香入怀,忆一段童年纯真,品一分家园素馨。
锣鼓响,棕叶青,端午今又至;糯米白,馅咸香,阿婆把棕包;又忆,斑斓龙舟水中游,绿棕味美永难忘,浓浓情思入我心。
友情·赛龙舟
方晨曦破晓,村子顷刻便热闹起来,大人小孩不约而同地围在龙舟旁边,等着送它上赛场。不得不说,这舟身五彩斑斓,宏伟壮大,龙头上印有刻刀留下的痕迹,一眼一须,逼真极了。我和伙伴盼着我们的龙舟能赢,于是从头到尾都紧紧跟着它,形影不离。
正午时分,烈日当头,江岸边人潮拥挤,挡住了眼前的江水,像一股晃动的水,时而向右倾,时而向左倒,我们仗着自个儿小小的身材,钻过人群,待眼界开阔后,便又将视线放在我们的龙舟上。
“锵……锵锵。”锣响舟动,岸上的人用力地喊着加油,我紧紧抓住伙伴的手,微微颤抖,耳边除了那鼓声,便是什么也听不见了,眼见那最熟悉的最耀眼的龙舟遥遥领先,冲过红线,我像终于吸到了空气,活了过来,回头与伙伴面面相觑,热泪夺眶而出。
亲情·包粽子
一竹篮洗净了的粽叶整整齐齐地摆在地上,绿得出油。又一盆盆糯米、绿豆、五花肉,将嬉戏玩闹的小孩都吸引了去,坐在小木凳上,耐心地教着如何包粽。
我望着手中松松垮垮的粽,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包,总不成样子。阿婆大笑,接过我的粽,不过是三两下,松松垮垮的粽便在她又大又有力的手中变的结实又饱满。她端去锅中煮,整个房里氤氲着诱人的粽香,我两手撑着头,看着阿婆把糯米绿豆一层一层放下,突然发问:“阿婆,为什么粽子里要放绿豆啊?光是糯米不是更好吃吗?”阿婆不假思索地说:“因为糯米热气啊,你们小孩子吃多了是消化不了的。”听到这奇怪的回答,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这样啊,原来糯米热气。”阿婆也笑了。
乡情·品粽子
节后返校,舍友们都带回了自家的粽子,放在以往我也只知道阿婆包的那种馅,可她们带的却是各式各样,论馅,有花生、咸蛋、与甜米;论样子,有竹筒状、六角状、与四方状的,眼花缭乱。
舍友小心翼翼的脱去它嫩绿的衣裳,它外容金黄,甚是可爱诱人看,再将它分成一个个小块,我早已露出了一副馋涎欲滴的样子来,舍友将其端至我的面前,“尝一尝,这是我家乡的味道!”拿起一块,放入嘴中,浓浓的粽香充斥着我的口,不由得叹一句“真棒!”。舍友的脸上立刻洋溢着许多许多的幸福与自豪,“我最喜欢我家乡的粽子了,这可是我家乡的味道哦!”说罢,也将粽子放入口中。
端午又至,人儿也活泼了起来,又是那绿叶长舟,将人引入了缠绵的情思之中,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