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校园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门口那椭圆形的花坛啦。
迎春花、芙蓉花、桃花……各种各样的美丽的鲜花,在花坛中生长着,吐露出形态各异的花朵,散发出芬芳,映衬着周围绿油油的嫩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每到下课便是花坛最热闹的时候了,活泼的男孩子们,爱美的女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挤到了花坛周围,用那天真的眼睛望着这些美丽的花朵。“你看呀,这朵迎春花真美丽呀!”“你瞧呀,那桃花挂在枝头,就像满天的繁星呢!”各种赞美声,似乎让花朵儿们,都觉得不好意思,她们脸上一片醉红,害羞的躲在了绿叶的身后,孩子们的笑声更甜了。
不知不觉中,一双稚嫩的小手伸向了花朵,正准备将其摘下呢。可是阻拦已经晚了,大家也心中暗叫一声:不好!我急忙风一般的冲了过去,将这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给阻止了:“小朋友,你可不能这样做呦,花朵是用来给我们欣赏的,不能摘呀!”“噢。”小男孩儿把手缩了回来,脸红了,“我以后不会这样了。”花朵们看见小男孩儿这副可爱的模样,笑得格外开心。
每当我看见花坛里美丽的花朵,都会想起在花坛边那愉快的往事,我爱我那美丽的校园。
说起味道,对于吃货的我可就觉得无比的熟悉了,各种美食我都曾一饱过眼福,当然还有口福。不必说那西湖的清蒸鱼肚,成都的麻辣火锅,也不必说那北京的脆皮烤鸭和那兰州的牛肉拉面,单是母亲那一碗酸菜鱼汤就能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小时候家住在湖的附近,每至寒冬或者酷暑都少不了鱼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尤其是那寒冬。早晨,太阳刚晒到湖面时,带着雾气洁白的湖面,便会出现一群黑色的光影,于是便到了母亲劳作的时候了。
鱼儿们经过一个冬天的养膘,个头一个比一个大,但我似乎天生有着一颗怜悯之心,尤其是对这湖中的鱼儿。每次看到鱼被拍的满头是血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去阻止父亲杀鱼,那时的我还小,有几次甚至我还愚蠢地将那已被“打磨”干净的鱼扔回了湖中。为此我也没少挨打。
后来呢,我也留心了,我会有意避开这种血腥的场面,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但每次吃鱼,几乎成了习惯的,会向母亲要一道菜——酸菜鱼汤。
俗话说,“不劳而获非君子”,所以每次的鱼汤必定少不了我的协助。我的主要工作呢,就是添火,捣姜蒜。当时的我也就只能干这两样,捣姜蒜还好,能约摸干出个模样来,可添火就不行了,用火钳吧,又没有那么大力气,只能用手去添,但不到一会儿,功劳没有几分,倒是满脸都给染上了颜色,黑的,白的,母亲见状,总要笑上几分钟才能作罢。
母亲的一手厨艺,那还了得,她要敢说第二,我们全家绝没有人敢称第一。只见她将鱼头用刀剁下,用水一冲,再轻轻将水空干,撒上细细一层盐,再放进姜片,就一锅酸菜汤将鱼头溜进去慢慢熬,待到锅里开始沸腾,再撒上葱沫,滴入香油。不一会儿,酸菜味夹杂着鱼肉的鲜味儿便从锅中溢了出来,我便开始直咽口水。
如果不怕烫,就着那香味儿满满喝一口,齿间的鲜香久久不能散去。也为此,我曾被这热汤烫伤过几次,却只能怨自己太贪嘴。
一转眼,七、八年过去了,人也慢慢长大了,童年离我也渐去渐远,而那童年里熟悉的味道却时常挑逗着我的味蕾,使我不觉为之一动,“妈,今天下午我们吃酸菜鱼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