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妈妈:
您好!今天就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了,您还是那么劳累吗?把工作放下一点,去休息一下吧。
您还记得吗?您多少次在风雨里为我跋涉,又多少次在病中还无微不至的地照顾着我?有一次,您准备带我去参加一场活动,可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您为了把我送到活动现场,带着我几经周转,终于冒着大雨把我安全送到了活动的地点。您为了我能早点赶到,顾不上自己淋湿的衣服,一路上,总是把雨伞往我这边撑着,细心地照顾我,到了活动现场,您自己早已浑身湿透了。
还有一回,我生了重病。在家里又是头疼,又是胃胀,上吐下泻。爸爸刚好不在家,您就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我的重任。我一有什么动静,您就马上过来嘘寒问暖,十分担心我的病情。天气很冷,您却还顶着刺骨的寒风为我买药。半夜里我身体又不舒服,您便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陪着我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等我睡着了,您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去睡觉。连我喝水吃药,您都十分操心。在您的这番精心照料下,我的身体情况逐渐有所好转,但您也因为照顾我没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开始生起病来。是您用您的健康和关爱,换来了我的平安呀!
今天是属于您的节日,好好地放松一下吧!让我来承担家务活,来照顾您,让您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妇女节!
祝
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您的儿子:赖致远
2019·3·8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题记
书声琅琅,声声入耳,抑扬顿挫,道出人生百态。少年总说愁,却不自知愁源于何处?
曾忆否,我以为愁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无处安放的牵挂。
秋风起,寒霜降,一人独酌于月下,远行的游子,或求学、或营生,背井离乡,踏上了陌生的土地,心中却捧着一�g故土。月明寂静时,便是愁思涌现时。小时候,跟着妈妈上班,老板是一位温州人,远离故土,在陌生的城市创业。那时不懂老板说的他最怕的就是过节,所以他喜欢把员工在节日召集起来聚会。说一个人太想家,无法入睡。所以,年少的我以为,愁便是对家的思念,不然怎们会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一人独叹。
现如今,我才理解,真正的愁那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阴阳两隔。今年清明,我跟随父亲来到离家四十公里外的墓地,给奶奶扫墓。看着父亲细心的擦拭着墓碑上的污点,修剪了坟头上杂乱无章的蓬草,规整的摆放好祭祀的用品,我们扫开一处,父亲一言不发,就这么呆呆的坐着,我知道,父亲没机会再喊一声“爸妈”了。扫墓回来的途中,心中有无以名状的感受,突然想起余光中的《乡愁》,长大后的愁是天人永隔的愁。
原来少年不识愁滋味,只因我们还未经历生离死别。
曾忆否,我以为愁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形单影只的落寞。
烟花三月,扬州美不自胜。送别友人,羡慕友人所去之地,可当他乘船离开,浩浩荡荡长江水中,再不见友人身影。读到此处,我想起了年少时的一位朋友。他初二作为插班生来到班上,不经意间我们成为学习上互通有无,生活中相互照应的好友。来的不经意,走的也匆匆,没有道别。后来听说,他因家中变故,不得又再辗转。所以,年少的我以为愁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一人落寞。
现如今,我才理解,真正的愁那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物是人非。再回母校,已是十余年后。踏进学校,校门的保安还是能再认出我,很快便给我开了门。“任重道远”的石碑还是立在最醒目的位置,斑驳的校舍又老了些许,穿过已经翻新的操场,来到原先的教室,摆放依旧整齐,只是椅子背上的校服不再如初。看着看着,才发现,不是校服不同来了,而是我们不同了。十四五岁的他们和我送走的毕业生一般大小,我也有了新身份。想要回到那段青涩时光,已不再可能。
原来少年不识愁滋味,只因为我们还没历经磨难,逐渐成长。
只待识尽愁滋味,归来初心依旧,长成自己最美好的样子。便称得上诗意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