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上午,我们全校师生到东方绿舟去春游。东方绿舟的景点很多,我最喜欢“勇敢者道路”这个景点。
到了“勇敢者道路”的区域,我先钻了一个约有五米长的圆洞,然后翻过一连串的圆木,往前一看,见到了一片绳网组成的连绵起伏的“山”。我有点害怕,可是,看到网上爬满了人,我又渐渐地勇敢起来,就也上了网,我坚持爬过了一座座的“山”。
我爬完“山”,以为已经结束了,一看,前面有一座独木桥,还有一座不断荡动的吊桥,它是由许多个“秋千”一字排开组成的。每个“秋千”都在不规则地荡动着,碰撞着,像波涛汹涌的海浪。我看到就心慌,如果我一脚踏空,就会掉下去。这桥怎么过得去啊?早知道有这座桥,我就不来了。我慢吞吞地走上独木桥,后面的小胡催促我走快点。于是,我找了一个借口:“前面的人不走,我怎么走啊?”其实,我已经做了不过吊桥的选择。过完了独木桥,来到秋千吊桥边,我就从旁边的网上爬了出去。小胡问我:“你为什么不走吊桥啊?”“我害怕。”我尴尬地回答。
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都勇敢地走过吊桥,我很羡慕,又很懊悔。要是我鼓足勇气的话,也能走过吊桥去。我相信自己今后一定会勇敢起来。
记忆中最难忘却的,便也是双亲带我去拜年的时候了。那一张张笑脸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而现在对这些习俗却有些生疏了,倒是以前拜年时的情景,令我仿佛突然回到了儿时的光景。
那时的春节倒也较为热闹,到了村里,乡里乡外都是客,都聚在空地上,那儿真是热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根杆子上系个绣球便好了,两头狮子眨着眼,摇着身,姿势摆弄得活灵活现,看那绣球,狮子冲上去,扑向那球,杆子突然被一位青年一歪,倒是错了过去。观众也附和起来,鼓点声愈发强烈,青年有条不紊地摆弄着绣球,场上愈发精彩,场下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欢乐而喜庆的氛围,不也就是人们要表达的美好愿望和欢乐吗?它虽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却也像那陈皮,令我回味无穷,越久弥香。
到了村里,也就必须参加“连桌席”了,似有百多号人吧。每家每户倒是要做几道自家的招牌菜,几十户人家连出这酒席,一百多号人挤在大屋里倒是显得拥挤。小孩们也就只好和大人同座了。我张眼望,不少人家也是在做饭,那一手手绝活,也让我看得有些眼花缭乱的了。这也恐怕只有终日在家做饭,各悟出各自的理才能做出来的,看看一道道菜品,倒是让我有些眼馋,馋也不行,要按规矩办事,吃饭前要在祠堂的池塘前鸣炮,震耳欲聋的刺爆声也是让我头皮发麻了。最后最麻烦,按辈分落座,所以我只能等长辈吃完饭,我们小辈再吃,可还剩啥?也就只有干望着的份。赌着气出去,引来的只有责备了。现在想想也是好笑。
春节,倒是没再去吃大桌饭了,而是和家人一起吃着年糕,寓意着美好与团圆。
春节早已悄悄流逝,我们也向着春天前进,一切的轮回,新春的开始。我多么盼望以后还能体会那浓浓的年味,体验着那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