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题记
这是一条路,存在了五千年的路。
秦汉,这条路荒草丛生,不知名的小花嚷着,这是它们的领地。路依稀可辨,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偶尔有客商经过,尘土飞扬,又掩盖了马车来过的痕迹。路,寂静无言。
唐宋,路的上空回荡着千古离骚,文人墨客的脚印印在松软的泥土,边走边吟咏着脍炙人口的诗篇。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各色的人种带来了异域的风情。路四通八达,汇聚成了盛世。
明清,烟雨朦胧,越发迷离。母亲望着进京赶考的儿子渐行渐远,妻子哭泣着告别丈夫。说书人在附近的酒肆,抑扬顿挫地讲着梁山好汉、三国烽火……
炮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呢?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八国联军侵华,带着圆明园的珍宝,从这条路满载而归,路被踩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狠狠地踩陷了。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隐藏在路边,杀得日本鬼子哭天喊地。中华儿女的热血洒了一路。
“新中国成立了!”一声巨吼让世界为之一颤。为了前方的路,知青下乡劳动,怀揣着热情,浩浩荡荡地从路上走过,汗水温柔地抚摸他们的脸颊。路默默无言,见证了他们的似火青春、流金岁月。
改革开放四十载,水泥路、公路、铁路……
远处,清空万里,艳阳高照,希望洒向了整座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直插天际。汽车喧嚣,行驶于宽阔干净的大道。飞机来往不停,机场游客匆匆,飞往异国他乡。江水悠悠,穿城而过。码头上的商船巨轮,扬帆起航。
未来,路越来越宽,越来越长,越来越平坦,越来越美丽……
敢问路在何方,不在过去,在脚下,更在前方。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只有不断改变,不断提升,才能塑造一个更完美的自我!
人类祖先本是南方古猿,依赖着强有力的双臂生活在丛林之中,出于生活的无奈,被迫转移到平原。在猿猴迈出改变命运的第一步之前,他是不是也曾感到不安与恐惧?一直适应于生活的安乐区,贸然的改变承载着多少生存的威胁?可是他仍然去努力,为了全新的生活,为了后代的命运,为了种族的繁衍。这是一种刷新自我,出于危难和无私的奉献。
“创世之神”的威严是不可以挑战的,他会将怒火以岩浆的形式喷发而去,将咆哮以飓风的形式卷袭而来。人们敬畏天神,惊惧于自然的威慑。当“天雷”劈下,万物吞没于熊熊的烈焰中,是谁鼓起巨大的勇气,率先保留了火种?这是抗拒了对神灵的恐惧,用刷新自我挺身而出的激情战胜了人性中的懦弱。
神农在尝遍百草之前,人们对瘟病的惶恐在心底不断地蔓延,而他背上了囊袋,亲尝无数的草药,并将它们一一分类,有毒与无毒,解渴或提神……将自然之物充分利用起来,良药可治病,毒草可御敌。如果没有神农的刷新自我,以生命来为人类试毒,那么又何来造就千秋万代的幸福?
我们的先世在上千上万年中,何时停止过改变?从原始时代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统治到共和制度,从资本主义到社会大同道路,历史的进程从未停下过脚步,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是这个世界永远都不会改变的真理,只有壮大、充实自己,站在“金字塔“”的顶峰,才能长久地、顽强地生存下去。
雏鹰没有振翅高飞的勇气,就无法享受蓝天的广阔;幼马没有无惧冲锋的胆量,就无法体会草原的苍茫;飞鱼没有拼命跳跃的毅力,就无法知晓大海的蔚蓝……
胆怯者一味地躲藏在狭窄的小空间里,故步自封、抗拒着成长,逃避着前路的挫折。因为一旦迈开脚步,也就意味着冒险,意味着承担更大的责任,受到更多的磨难,因而他们将自己蜷缩、隐藏,妄自菲薄,害怕改变,或是骄傲自大、轻视一切,他们认为这才是最安全的选择。结局这群可怜虫终生碌碌无为,很快被历史的长河湮没殆尽。这样的生命能留存多少有益的价值呢?
青春就应该以大无畏的精神去挑战自我,去刷新自我,去谱写一支更美丽,更永恒的生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