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许多种植物,各具特点,但是我最喜欢的是竹子。虽然竹子不像牡丹那样富贵妖娆,也不像玫瑰那样芬芳扑鼻,但它清新脱俗,坚韧不拔,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竹子全身青翠,它的躯干笔直挺立,就像天安门前站岗的卫兵,显得威武精神。竹叶碧绿细长,俊秀婀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阵微风吹过,竹枝摇曳,好似少女在翩翩起舞;竹叶沙沙作响,犹如琴弦上飘出的动听的旋律,令人陶醉……
有一次,我在三角洲公园的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一片竹子,心想:“竹子竟然可以在这么不起眼的地方生长,真是太厉害了。”妈妈对我说:“竹子的生命力很顽强,它不挑地势,就算生长在岩石缝里也能活;它也不畏严寒酷暑,一年四季都向人们奉献着绿色。”这时我忽然想起了郑板桥写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啊,竹子这样顽强,不论是在沃土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中都能生存,不论是炎炎烈日下还是在冰天雪地中始终挺拔向上,不怕狂风,不惧骤雨,不向困境弯腰,不向挫折低头。这种精神,怎能不令人由衷的敬佩?
我爱竹,爱它的坚韧不拔,爱它的顽强精神。我以后也要向竹子学习,做个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竹石》。自古以来,竹子——代表着坚韧不折的精神、屈屈向上的勇气,不屈不挠的意志。这种精神也是我们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
清明期间,父亲带我去了趟乡下老家。我沿着凹凸不平、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来到山脚下,放眼望去,一棵棵挺拨的竹子连成了一片翠绿的竹海。微风吹过,竹林不时发出“沙沙”的声响,伴着林间小溪流动地节奏,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急、时而缓。偶尔还有麻雀来助阵演出,这一场美妙的林间大合唱,漫进了我的心房。
爷爷带着我们来到自已家的山头,每隔几步就会有小竹笋探出脑袋。爷爷告诉我,春季正是竹笋破土的季节,不管地有多么坚硬,小竹笋都会努力向上生长,最终破土而出,长成挺拨的竹子。刚破土的小竹笋味道十分鲜美,营养价值也高,是山里人口中的美食。真的能吃吗?看着眼前的小竹笋,有的刚露出了小尖帽,有的已经长出一截,笋皮已经变黑了,像裹着一床毛茸茸的大棉袄。爸爸看出了我心里的疑惑,拿着锄头,三下五除二就挖出几个大竹笋。我也不示弱,抢过锄头,崛起屁股,瞄准竹笋,呼呲呼呲卖力挖了起来。看着容易做着难,吃奶的力气都使完了,好不容易才把土给挖开。我伸出小爪子,抱着竹笋,使劲地往后一勾,唉哟!一屁股重重地摔到地上,裤子上沾满了泥巴,可心里却乐开了花,不光是因为自已挖到了小竹笋,还因为我发现原来竹笋里面是白色的呀!
我乘胜追击,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不一会儿,天黑了,我们满载而归,虽然辛苦,但换来的却是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