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日子,细雨织着灰蒙蒙的天空,眼前的建筑物的影像也是模糊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愉快的心情,这可是“六一”儿童节呀,这可是属于我们的时光。
离别的脚步声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天天地近了,这个“六一”,在期盼中又带着一缕淡淡的忧伤,不似寻常。然而即便如此,我们的心也不会低沉,谁的脸上都挂着真诚的笑容,毕业临近的伤感并没有抹去我们的快乐……
平日宽敞的大厅,今天却显得异常狭小,五彩缤纷的帐篷——深蓝,淡绿,紫红……一个连着一个,紧挨在一起。同学们或站或坐,围着一起观看电影,有的则三五成群挤在帐篷里嬉戏玩闹。帐篷内外,回荡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大家欢笑着,追逐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分享这美好的时光。
这是我们在母校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二十多个日夜之后,我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港湾,再次扬帆起航。也许是因为对校园的不舍与依恋,我们在这再熟悉不过的土地上度过的一夜,心中难以抑制的兴奋,终于像水一样,溢了出来。在这子夜的漆黑和寂静之中,我们从温暖的帐篷中悄悄地爬出,轻轻地走过大厅,踩着脚下飞溅着的水花,奔向操场。夜空中没有明亮的月与星,我们踏上这洒满我们六年欢声笑语的土地,在黑暗的包裹之中静静地漫步着,静静地找寻曾经快乐的记忆……
黎明时分,走廊上传来一声不知是谁的呼唤:“同学们,起来啦,我们去看日出!”一个个或红或绿的安静的帐篷瞬间活跃起来,一个个可爱的人儿快快穿上衣服,套上鞋子,屁颠屁颠地从帐篷中滚了出来。
奔跑的脚步声渐渐地远了,我们的童年也终将逝去……但属于我们的时光,我们的故事,你可会忘记?
“低一点,近一点,加油!”他们在干嘛呢?原来是在玩衔纸杯传水的游戏呀。只见,他们脑袋贴着脑袋,玩得不亦乐乎,喊叫声和倒水声,都要把房顶掀开了。
游戏规则是: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七人,站成一排。老师将一个纸杯倒上小半杯水,由每组第一位同学用嘴衔起,把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然后,一个一个地往后传,一直传到最后一个同学,在传水的过程中,双手不能帮忙。哪一组最后一位同学杯子里的水多,哪一组获胜。
游戏开始了,第一组的同学上场了,左鹏飞同学把脖子伸的很长,脚使劲往上垫,艰难地把水倒给石沁媛,结果倒了半天也没倒进去多少,石沁媛就比他好得多,一倒就倒进了张立博的杯子里,张立博也很顺利地把水倒给了刘诺希,可是刘诺希倒水的时候,杯子一下子蹦到了地上,水也泼了一地,这一组最后以失败告终。
轮到我们组了,前四位同学倒的都非常顺利,一滴水都没少,可是到彭禹博的时候,他怎么也不能把水倒进戴嘉言的杯子里,彭禹博的腰都扭成S形了,脸也憋得通红,大家都说:“戴嘉言低一点,再低一点,加油啊!”可是,戴嘉言蹲低了,彭禹博也跟着蹲低了,大家哄堂大笑。彭禹博倒的时候,突然倒到戴嘉言的鼻子上,给戴嘉言的鼻子洗了个澡,我们又哈哈大笑。轮到戴嘉言和我了,我对戴嘉言说,你先把杯子这个小角,然后把水沿着杯角流进我的杯子里,她照做了,她踮起脚尖,身体一斜,头一歪,我也拉开马步,弯下身子,戴嘉言很顺利地把水倒进了我的杯子里。就这样,我们成功地把水交给了卢老师,开始宣布成绩了,我们一个个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卢老师说:“第一名第二组,第二名第三组,第三名第一组。我们恭喜第二组同学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听到这个结果,我们第二组同学们开心地一蹦三尺高。
通过这个游戏,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力量大,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