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样一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亲爱的奶奶与世长辞了。她那艰难而幸福的一生也就从此结束。那么安详,那么了无牵挂。
我的奶奶九十三岁,她是我最尊敬的人,她爱孩子,爱给我讲故事,并且十分仁慈。
奶奶的故事有她的白发那么多,数也数不清了。在我还小的时候,每当星光照耀,我就依偎着她,听她讲故事。每每那时,我就会伴着她讲的故事,乖乖地进入梦乡。
奶奶生前最疼爱我,家人孝敬的“贡品”她总是笑眯眯地送到我的房间。每当我惹怒了母亲,也总是这位“老佛爷”来为我主持公道。但在奶奶九十三岁时,她开始忘记,忘记很多事,忘记很多人。可她却仍旧记得她宠爱的“宝儿”。每次见面,她仍旧温情地呼唤着我。
可即使不舍忘记,也终将离我而去。
当时我面临着第二次月考,妈妈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习,瞒着我为奶奶举行了那场我最不应该缺席的葬礼。一场无奈,终生遗憾,我只得静静地把过去的记忆收拢,拿所有的爱去祭奠。
愿奶奶能原谅我这不孝的孙子;愿奶奶能原谅我这迟来的祈祷;愿寒冬的雪花为她铺路;愿寒冬的北风来为她送行。我好想再看她一眼,看看她慈祥的面孔,看看她那满足的微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陪我长大,我却没能伴你终老。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多愿意再看你一眼;我多愿意再抱你一下;我多愿意与你相伴;我多愿意再听听你那重复了数遍的故事。
我好想再看你一眼。
曾经,我们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蓝天白云下,一泓清泉从山隙中溢出,汇集成小溪,在山间无拘无束地流淌着。阳光照在溪上,也照在水下光滑的鹅卵石上,小鱼儿、小虾在水中尽情地嬉戏。水绕着山顶,穿过山腰,流进了家门口的小河中。它是清的,它是凉的,它也是甜的……可这仅仅是曾经。
不知何时起,小溪变得浑浊。我能接受携着枯树枝树叶的水,我也能接受夹杂着细沙的水,可我不能接受带有工业气息的、发酸发臭、甚至变了色的水。我知道山隙溢出的水是清的,我知道一路上它必定是经过了什么,我也知道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我亲眼见过工厂的排水管中排放着发红发紫,又有刺鼻气味的污水。我相信小溪不愿意和这样的污水来往,所以尽可能地把它赶到河床上,污水浊蚀了河床。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终于,小溪消失了,它带着小鱼儿、小虾一起消失了。我也以为它只是到了枯水期,可它再也没回来。人们有意无意地在曾经的河道上填上了沙土,像是在一道深深的伤口上缠上绷带,依然很疼。可是,水呢?
或许有人会认为,中国不缺水。我们有世界上的两大长河——长江、黄河,这里曾经孕育了我们的祖先,他们饮着长江黄河水,使我们的民族不断壮大兴盛。可就是这样,我国成为缺水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中国地大物博,可是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就连我们的母亲——黄河也曾经断流长达122天。也许生活在城市中,我们并不觉得缺水有多严重,因为一拧开水龙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出,我们从未体验过欲之而不得。可在西北的某些地区,水成了最遥不可及的东西,甚至连最基本的饮用也得不到保障。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疑是在提醒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了。对于自然,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我们自己。
在当今社会,“节约用水”可谓是老生常谈,我不想说如果每人节约一滴水,会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节约了多少水,至少我们不要为了一己私利破坏水资源。
我不奢求过多。我只希望当我们口渴时,还能大口大口地喝上放心的水。当我们的孩子问我们水是什么颜色时,我们还能告诉他:水是透明的,水是清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