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刘邦求贤才的文告。之前在《史记精讲》中认识的刘邦和这篇里的刘邦给我的印象稍稍有些不同。
之前我对刘邦的认识是聪慧和善用人才的,这篇更细致地体现。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看出刘邦对贤才的重视。相对于陈涉,刘邦具有过人的智慧,能知道贤人的重要性。这也是刘邦身上的闪光点。
像勾践、鲁庄公都是和刘邦一样重视贤才的。勾贱因为听取了文种范蠡的高见成为霸主;鲁庄公听取曹刿的意见打败了齐军。但像卫庄公、楚怀王也都是因为没有听贤人的意见而丢失皇位。可见刘邦的眼见实在是高。
但是,我觉得刘邦对“有闲人不推举而免职,年老而体弱多病不要送来”有点不太理解。后面觉得可能是刘邦当时是皇帝,是用皇帝的口吻来讲。对于现在,可能我更倾向于民主。
这让我想到杜甫之类怀才不遇的诗人,他们有才华,但仕途不顺,最后因年老体弱多病而被拒之门外。让人欣慰的是,社会越来越进步了,思想也越来越人性化、民主化。不会因为贤人没被举荐而被免职,不会因为有才华但年老体弱多病而被拒之门。
无论是像文森特·凡高那些去世后才被人赏识的人还是像姜太公那些年老被赏识的人都少不了一个伯乐,刘邦便是一位识马的伯乐。
如果希望是成长的阳光,那么挫折就是成长的动力。成长,需要挫折。
每当夜晚,我从路灯下走过,看见骑车的人,从我身边骑过时,我总会想起那一次。那天早晨,我看到窗外,有许多人骑着自行车结伴在路上前进,他们穿过狭窄的巷子,穿过宽阔的大街,我心血来潮地对妈妈说:“我要去骑自行车”妈妈高兴地说:“去吧”话音刚落,我冲去自行车旁,妈妈紧跟在后。自行车放在楼梯下,座椅和扶手都沾满了灰。我将它搬到了路上,开始了艰辛又无趣的练习。我兴冲冲地骑上去,脑中回忆着别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形,映出的影子看到他们的脚一上一下,似乎并不是什么困难事。我骑了上去,没事!不一会儿我掉了下来,幸亏我是怀着准备上去的,没摔着。接下来我与自行车持续地进行长时间枯燥的斗争。每当我上去时,先是左摇右晃,正准备走,就是一个摔跤等着我。
我实在是受不住这挫折了,我将自行车扔在地上,向它宣告我的抗议。这时妈妈来了,看到这情景,我尴尬极了,像是一个小偷被一名警察抓住了一般。我立马自觉地拿起自行车。妈妈向我走了过来,说:“你说要练,次次都放弃,要学会坚持才行啊!”我仿佛被孙悟空定住了一般,动也动不了。看到妈妈生气的样子,担心地不得了。妈妈说:“继续练!”就这样,我练了一个小时。太阳红了脸,我又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时转折来了──我坐了上去,身体已是精疲力尽,我小心翼翼地蹬了起来,我骑起来了。风向我迎面吹来,我听到它们正在“呜呜”地为我欢呼。我像早晨的花朵般自由高兴,尽情地吸收温暖的阳光。想到这,我不由得高兴起来。
如果成长离开了挫折,它就像失去翅膀的鸟儿,它看不到夕阳的美景与自然的美好风光,拥有挫折,才会成长,这是成长不可失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