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飞速前进和时代的日新月异,我的家乡也在不知不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稀记得小时候家乡的路都是坑坑洼洼,人走在上面都像太空漫步,更别提车了。那深一脚,浅一脚无力的失败感可真不好受!小时候的记忆是模糊的,可现在的景象却是真真切切放在眼前的:水泥路平平整整,通向每家每户。汽车飞驰而过,带起的,是丝丝凉风而非漫天黄沙了。
爸爸告诉我,在他还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总和伙伴们爬到高处,点着脑袋数小土屋。可最后总是半途而废——太多了,像天上的繁星,怎么数也数不清。真的?我透过架在鼻梁上的眼镜看去,多?明明一座也没有嘛!你瞧,平瓦房、水泥屋……哪还有什么小土屋?坚硬的钢筋水泥代替了土块,渐渐遍布了整个村子……
“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啊,还要大老远的跑到几十里远的河边挑水。哪来现在这么方便?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自来水也流进了我们这些农民家里……”说着,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是啊,党的好政策让每一户平民百姓都喝上了甘甜的水。自来水流进了千家万户。
家乡的环境变好了,物质条件丰富了。可……人也变了。
妈妈说,以前村子里人多,也非常热情,见了人,热情洋溢,笑容就挂在脸上。要是一家做了好菜,送东家,送西家,整个村子准都溢满浓香。过年了,大人们热热闹闹的,贴春联、放鞭炮……那叫一个红红火火!村里的小狗们一个个乖乖巧巧,摇着尾巴讨好你。可现在……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上了城,村里冷冷清清不说还都是些老人空守孤巢。人们见了面,要么擦肩而过,要么客气地打个招呼就走,哪来半分热情?过年了,冷冷清清,鸦雀无声。人们都拖家带口上城过年,顶多匆匆回来贴个对联,放一串炮,又匆匆离去。从村东走到村西,家家户户门上的大铁锁向你示威,大大的灯笼明明是红的,却又显得那般落寞……村里的野狗嚣张不已,狂吠不已却又只是远远的站着,令人心烦……
我的家乡变了,环境变好了,生活条件变好了,可人却也变得让人寒心……
人生在世,能找到最懂自己的人实属不易,毕竟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隔阂的
小的时候我总在期待,期待着最懂我的那个人出现,可每次我都以为自己已经找到时,结果总不尽如人意。然后哥哥就会适时在我耳边嘲笑我,你说你,小小年纪急着找什么知己,有这个闲工夫倒不如好好学习。然而我总会回怼过去,你没找知己也没见你学习多好啊!他总时神秘一笑,我已经找到了。每当看到他这个笑容,我都有一种想揍他的冲动,哎,奈何实力不允许啊!
后来有一次我考砸了,回到家里妈妈拿着试卷质问我考砸的原因,是不是课上没有好好听讲。这时,哥哥刚好回家,感到情形不对,站定在那里停顿了几秒,看了看妈妈手中的试卷,最后把目光停留在我这边,于是我们开始了眼神的交流,“又考砸了?”“什么叫又,你怎么说话的?”“叫你好好听课!”“我好好听了!”“嘭”我俩把目光齐齐看向声源处“够了!你俩别在那儿挤眉弄眼的,马上就中考了,你拿这成绩能考上哪个重点高中?”
哥哥立马走向老妈,一边给她捏肩膀,一边劝到“妈,她那天是不舒服才没考好的!”“你就知道替她开脱,什么时候不舒服不好就非得那天?这次说什么也得罚!”哥哥又给妈妈捶了捶背,应和道“罚,必须罚,妈说啥就是啥,就罚你……一天不吃饭”“不吃饭怎么行,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妹妹有胃病”“妈,那你说怎么罚”“等我想好,做饭去了”妈妈说着走进厨房。
哥哥走过来揽了下我的肩:“看,你哥我多聪明吧!”我哽咽道:“什么嘛,你最笨啦!”哥哥察觉到我情绪的不对劲,“你怎么了?别哭啊,这不是没受罚嘛,我从小就最怕你哭了。”哥哥把我抱紧怀里安慰道:“别哭,别怕,哥哥在!”
是啊,哥哥在,我听了这么多次都没有在意,现在想想,原来在我身边就有一个知己,他早就已经懂到我一个眼神就知道我在想什么,虽然有时候我们会拌嘴,凡是在我“危险”时他总是第一个出现。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最懂我的人是我的哥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知道我的想法,同时我也明白他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和那句我已经找到了,指的就是我啊!
多关注关注身边的人,说不定最懂你的那个人就是你的亲人或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