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老师公布了期末考试的成绩,英语一百分,数学也是一百分,但是语文才考了八十四点五,离答应爸爸的优秀差了零点五分,我心里想:“要是给爸爸看了这张试卷的话,我就死定了。”
要到家门口的时候,我低着头,身子开始哆嗦了起来,嘴里一直念叨着:“希望爸爸不在家,希望爸爸不在家。”
回到家的时候,我就看见了那双熟悉的拖鞋,爸爸面带着微笑说:“儿子,今天考得怎么样呀?”我就把英语和数学的试卷递给了爸爸。爸爸看了试卷,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说:“儿子,这次考得不错呀,数学和英语都考了一百分,爸爸要给你一个大奖励,奖给你最喜欢的那个积木玩具。还有语文呢?拿给我看看。”
我的身子一直哆嗦着,两手紧紧地抓住试卷,拿到了爸爸的面前。爸爸拿过来一看,顿时脸上的微笑没了,脸色黑了下来,火冒三丈地说:“你怎么搞的?语文才八十四点五,不是说了要考到优秀的吗?都是不该错的题目,总是那么粗心,你好好反省反省,这次的奖励都没有了。”
我立刻跑回房间哭了起来,我哭了很久,才平静了下来,心里想:“爸爸那么辛苦赚钱让我读书,而我却那么马虎,考了那么差,怪不得爸爸会生气。从今天开始我一定来改掉粗心的毛病,考出一个好成绩。”
也许世上没有真正孤独的人,或多或少,人生旅程中总会有人相伴。而这种相伴又也许是世上最暖心的方式,身边多了那么几个人,就多了不少乐趣。
若将人生放大至一个片段,相伴的人自然也就更清晰了,具体一些,最初是父母,到后来慢慢增加了朋友、同学、老师的面目,再久远些,范围便更大了。这些相伴的人与自己组成一个团体,而不同的团体间便会有不同的活动。在这期间,这个团体会不约而同地齐心行事——这是群体的感染力。
不久前,我有幸得到与团体共同活动的机会——将这旅程慢慢回味,细细整理,无论是和煦的阳光还是沉重的风雨,都在这瞬间被揉碎,散在字里行间了。
出发那日并无想象中的阴云,倒是晴空万里,异常舒爽的好天气。这天气便也自然而然地影响了心情,一路雀跃。大抵是等那太阳悬挂至头顶时,目的地便在视野之内了。
第一日是相较于原来轻松些的军训,为了尽快投入状态,我们仍进行了基本的动作练习。而之后的几日里,我们便开启了真正的实践活动之旅。
后几日阴雨连绵,但这并不能阻挡前行的脚步。学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制作皮影、衍纸等工艺的乐趣,与同伴共同游戏,加深彼此之间的羁绊——
直到又一天晴日,与此地分别。平静如初,内心却隐隐有波澜微动,正如秋风掠过——平和却又撩拨人心。
一路上,也曾想过怎样才是真正的伙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谓一群人,不论能力,不论贵贱,同心而为,即是团体。
于是潜心而思,似有人揽过我的肩膀,周围世界不再空旷,悄悄地念着:“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