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我尝试过很多事,但失败的那一次,令我记忆犹新。
我上二年级时,数学成绩还不错,但是做题很慢,总是第一个交,时间长了他们就给我起了个外号“拖拉机”。我很是委屈,决定发奋努力,做出点成绩,给别人看看。
又一次数学考试,我大概扫了扫题目,拿起笔就飞快的写了起来,单位换算,验算什么的都没有看。当我快做完时,我瞄见前排的同学已经写完了,正在认真的检查,还有的在验算。我的同学哪个具有美名“小飞机”的人正被一个题卡住了。我心里甜滋滋的,装模作样的“检查”了两遍,见有人动身想要交卷。我三下五除二的奔上讲台将试卷递给了老师。底下的同学们都用惊讶地眼神看着我,我心里得意极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我“拖拉机”的外号就没有人叫了,他们将这个美名送给了我的同桌。
下午,老师脸色严厉的走进教室,我的心“砰砰”直跳,猛然回想到自己该验算的没验算,该换算的没换算,我胆战心惊的望向讲台,听着老师念成绩,我的手心出汗,小心脏跳动的像打鼓似的,苍天保佑呀!我闭上眼睛,祈祷着,一定要上90呀。可怕什么来什么。“小红,79分”!老师的目光像箭一样射向我,我低着头,仿佛看见了同学们嘲笑的目光,恨不得钻进地缝里,我头都不敢抬,飞快地领了卷子。一屁股瘫坐在座位上,看着这一个个红叉叉,他们好像都在奚落我:“哈哈,活该活该。”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水龙头一样止不住的流下来……
从那以后,我做完题目,也不顾他们叫我什么了,坐在座位上认真检查,一遍、两遍、三遍。因为我知道快慢没什么意义,最后,要用成绩证明。感谢这次失败的尝试,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好的书籍常常是我们心灵孤独深处的慰藉品,那读书就是净化我们心灵的洗涤剂。
——题记
关于读书
有关读书这个话题,古有我国伟大诗人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之行;近有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之理;外有前苏联作家、学者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德。古今中外,许多诗人、政治家、学者都发表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看法和体悟,他们对于读书的勤奋和坚持,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品质。在我看来,我们理应学习古人“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刻苦读书的行为,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热爱书籍。
书的选择
光是刻苦读书还不行,我们还要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读书。狄龙曾说“择书如择友”:选择优秀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书籍犹如交了一个品性甚好的朋友,使你终身受益;相反,如果选择低俗恶趣、消极堕落的书籍,就好比交了一个品性败坏的朋友,犹如毒药,让你陷入泥潭,深受连累。“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好书,就像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使我们心旷神怡;读好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们获益匪浅;读好书,就像找到了快乐的源泉,使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如何读书
读书并不是用眼看、翻页就行,那样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胡适的《怎样读书》就准确地表达了应该如何读书的要点:“同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知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书呆子’的绰号。”所以,如果想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力量,我们就应该掌握读书的方法。所谓读书的方法就是要做到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读书要细细揣摩,读书要学以致用,读书是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获取我们所缺少的东西,从而丰富我们的思想,增长我们的见识,陶冶我们的情操,要真正会读书,懂得读书的含义所在。
喜欢读书,热爱读书。喜欢在万籁俱寂之时,坐在书房软软的沙发里,在茶香中,摒弃一切杂念,让心灵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感受多彩的人生景象。在这嘈嘈杂杂的世界里,唯有读书才可以让我们安静下来思考自己,读书的时候,周遭一切都是安静的,这才是我所向往的读书生活。
悲欢离合皆无畏,幸有书香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