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我爸爸,感谢我妈妈……”这首歌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但我最想感谢的是老师,就是在生活中平凡不过的老师,为什么呢?得从一个鸡蛋说起。
那天下午周会课,只见老师像往常一样迈着优雅的步伐微笑着走进教室,不同的是拎一个蓝袋子,感觉好沉、好神秘。我想:是什么宝贝?是七龙珠?布娃娃?
正在我疑惑之时,老师小声说:“今天我想给你们每人一个礼物。”我猜中了!真的是宝贝!老师又说:“虽然我给大家每个人的礼物是一样的,但你们的感受会不一样,因为你们在各方面表现不同,有上课积极发言的、有学习踏实的、有爱读书的、有管理能力的……”一定是个大宝贝,我好期待呀!
最先领礼物的是孙诗琪,因为她是个责任心很强的班干部。当她好奇地走上讲台时,只见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个东西放到她手上。“是鸡蛋!大家惊呼,随着笑开啦!全宇宙都听到了。什么?鸡蛋?真是大宝贝!
老师又给班里每一个人发了个鸡蛋,当老师把热乎乎的鸡蛋放到我手里,我心里暖洋洋的,鸡蛋一直在我手里攥着没舍得吃。可是邻近的董小芮却三下五除二几口就把鸡蛋吃光了,难不成她把这个蛋当一般的鸡蛋了吗?
我想起了我书包里还有最后一个糖,我想把它当做一个礼物回赠给老师。我假装去丢鸡蛋壳儿像蜗牛一样慢吞吞地走上讲台的,把糖果往老师手里一放,就像闪电一样回了座位。
放学啦,雨也小了些,我拿着伞走在雨中,任凭小雨欢洒但一点也不觉得凉,因为爱的力量让我战胜了寒意。
书籍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给我带来了快乐,它是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黄庭坚说过的那句话我非常赞同:“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是啊,读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三天不读书,自然洗刷不掉那些人间烟尘。读书,会使我更加出彩。
小说
当然,小说在群书中最适合消遣,也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它的情节,时而轻快,时而沉重,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尤其是到了情节的高潮处,更使人欲罢不能。读小说时,我能融入情节中,远离生活的喧嚣,将身心放松。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小说就是闲书,没有什么营养,甚至都不屑去读。这肯定是大错特错的,多读小说,若是从学习方面来讲,能多吸收些书中精妙的语言、作者写作的手法,这自然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锤炼自己的写作语言。
小说,使我的语言更出彩。
传记
传记与小说比起来稍稍有些学术化,不过多了解些历史,了解一些人的生平故事又何尝不是件有趣的事呢?不过,我比较讨厌传记的一点就是,有些作者总是喜欢将自己对人物偏爱或偏见的色彩加入传记,这使我感觉传记的阅读体验并不是特别好。不过,我还是喜欢读些历史,这能补全我对浪漫大唐的想象,也能慰藉我对盛世大宋的向往。而人物传记也是极好的,它既能串通历史,又能揭开千百年前人物的神秘面纱,而更功利些来说,它也能为议论文提供素材,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到想要举例时,却找不到合适的人物往上套。
传记,使我的知识更出彩。
诗词
诗词的美妙在于它的朗朗上口,也在于作者能在这短短几句之中蕴含丰富而又真实的情感。并且,许多好的诗词都是浅显易懂的,比如故事中说白居易每写完一篇作品,都会读给邻家的老太太听,看这位老妇是否能听得懂,如果听不懂,他就重新修改,达到能让“妇孺皆懂”的效果。诗词的韵味能让我们的心灵平静,每当你仔细品味一首诗的时候,那感觉就像你在细嗅清晨沾着露水的一朵花,花香似有若无,可当你感受到它时,它是那么地沁人心脾。
诗词,让我的审美更出彩。
书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书籍是我们知识的来源,语文高考状元孙婧妍曾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两个途径就是写作和阅读,而只有读多了,写作时才不至于才思枯竭。也如苏轼说他的写作时那样:“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只有多阅读,才能够达到这种才思敏捷、文思泉涌的效果。我非常喜欢阅读,阅读那些有营养的书籍,可以让我有更丰厚的积累、更丰富的知识。读书,确实让我更自信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