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海滩上,有很多彩色的贝壳,捡起一枚贝壳,就会回忆起许多往事,有一件童年发生的趣事,让我终身难以忘怀。
姥姥家养了一群母鸡,那些母鸡们在一年中,只在春天,夏天,秋天下蛋,可在冬天怎么也不下蛋。有一年冬天去姥姥家,我想吃鸡蛋,可又不想去买,便想出了一条“妙计。”。
我来到鸡窝旁,看到母鸡不在。便在厨房抓了一把小米,拿了一个装菜的篮子,一根长绳子,捡了一根支棍,就开始布置机关了。我先把小米均匀地洒在地上,然后在木棍上系上那根绳子,接着把篮子放在小米上方上的区域,最后用系有绳子的木棍支住篮子。我拿着绳子躲在鸡窝里。不一会儿,一只老母鸡来吃小米了,我瞅准时机,拉了一把绳子,把母鸡困在了篮子里。耶!计划正在顺利进行中。
我来到篮子旁边,准备实施第二步。我一只手打开篮子,另一只手迅速抓住母鸡的双腿,把它抱起来。第二步也已完成,还剩最后一步,我的伟大计划,就能成功了。
我用左手把母鸡的腿和翅膀捏住,让母鸡的屁股朝着我,我伸出右手,慢慢的把手塞进母鸡的屁股里,我摸来摸去。忽然,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手中回荡,这时,我高兴万分,把手迅速从母鸡屁股里抽出来,生怕“鸡蛋”又回到母鸡肚子里。我把母鸡放了,低头一看,我所谓的“鸡蛋”竟是一把鸡屎。
我赶紧把手洗干净,跑过去对妈妈说了这件事,还问道:“妈妈,为什么没有鸡蛋啊?”妈妈笑着说道:“傻孩子,像你这样是取不出鸡蛋的。”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至今一想起,就忍俊不禁。
《王子与贫儿》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他利用了童话的形式、巧妙地讽刺、幽默的语言讲了同一天出生的两人之间的故事。
在书中,两个主人公的身份天差地别,一位是一出生便举国欢庆的爱德华王子,他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另一位的出生只是给家人徒增烦恼,汤姆从小靠乞讨为生,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一次偶然的相遇,两位主人公不知不觉交换了身份,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在这过程中,爱德华王子借此了解了英国的社会现实,汤姆也仁慈的对待英国子民。结局是圆满的,爱德华成为了一个仁民爱物的君王,汤姆也成了他的左右臂膀,摆脱了以前痛苦的生活。
合上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看到阶层低微的平民只要稍微做得不和君王之意,便会遭到死刑,我的心情万分沉重,当时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是多么恶劣。宫廷的生活极其腐败,与前者相比,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想到这里,我不禁庆幸,在身份或换后的过程中,两个孩子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本质——仁爱。爱德华王子从小在宫廷中娇生惯养,在宫廷外面,他养成的许多坏习惯在磨难中都一一改正,并且了解到了人间的心酸,最终成为了一个受人爱戴的好国王。而贫儿汤姆在财富与权力面前依然能够坚持本质,诚实友善,在当国王的一段时间内,他一直主张仁爱,把国家治理地井井有条。最终当爱德华王子来临之时,他主动将王位还给了爱德华,不贪图享乐。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困难啊!
除此以外,马克·吐温还用了许多笔墨来描写了其他人,宽容善良的迈尔斯,以及他阴险邪恶的弟弟;心肠恶毒的约翰,以及仁慈的母亲。书中处处体现善与恶的对比,尊贵与卑微的对比,批判讽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陋现象。
仁爱,是多么重要,人民在这样的生活下,是多么幸福,快乐,安康。我庆幸他们遇到了汤姆和爱德华这样内心充满仁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