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偷书贼读后感10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20

“偷”来的人生

窗外,正是蝉鸣噪柳时。我在清凉的空调世界里读完了《偷书贼》这本书。莉泽尔这名“偷书贼”和她“偷”来的人生像一粒子弹,虽不大但却精准地击中了我的思想,灼伤了我的灵魂。

在那个弟弟死去、母亲离弃她的冬日,莉泽尔偷到了人生中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偷来了对文字的渴望与热爱,在养父汉斯。胡伯曼的帮助下,她偷来了午夜的阅读课,当汉斯注满光辉的银色眼眸注视着她时,她偷来了充盈的幸福感。从此,莉泽尔与文字结缘,密不可分。

在敌军轰炸莫尔辛时,没有任何的空袭警报响起,所以很多人都遭了殃,此时的莉泽尔在地下室里书写、重温她的故事。整条希默尔街只有她一人幸存。她把文字记录在纸上,镌刻在心里,而文字救了她。

思想被格式化、狂热化的年代,人人只会喊“希特勒万岁”的年代,要想安全就得随身带着《我的奋斗》的年代,犹太人被赶尽杀绝的年代……这,是二战时期;这,是纳粹德国。有什么独立自由的思想可言?有什么对人类的未来有益的文字可言?也许只有像莉泽尔这样心灵没有受到过污染的女孩,才能感受到文字的魔力吧。

文字是莉泽尔与他人感情的纽带。因为文字,她能在汉斯的朗读下接受一本一本书籍的浸润;因为文字,她接受了犹太拳击手马克斯自制的小书;因为文字,她得到镇长太太的默许去书房偷书;因为文字,在敌军轰炸的防空洞中,她朗读的章节能让所有惊恐的人们平静下来……文字,在战火纷飞的时候,会发挥出如此巨大的力量,会让人发现人性的两面。正如死神在最后说的:“人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人在杀戮、掠夺、发动战争,但也有人因为书和文字而被联系在一起,用故事的力量拥抱苦难,用文字坚定着自己的求生意志。

在战争年代,莉泽尔在收养家庭中,或许本应是凄风冷雨的人生。但她在汉斯。胡伯曼的启蒙下开始读书,在犹太拳击手马克斯的善意中结交朋友,同时也拥有了永远的挚友鲁迪。施泰纳。这一切都源于那本《掘墓人手册》,她本想以这本书作为母亲和弟弟的纪念,却没想到这是她一切幸运和温暖的契机,仍然是文字,使她拥有了这充满情感的人生。在希默尔街被轰炸后,她一直活到很老很老,但我想这远不是她用文字偷来的人生的终点站,她的灵魂将在死神的怀抱中一直走到很远很远……

故莉泽尔偷来了书,其实也偷来了人生。这个人生是用文字细细编织着的,好像一张网,托住了欢笑和苦难,承载着她与周边人的情感。

反观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精神若被软化,文字或许起不了丝毫作用。我感到深深的忧虑:若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发起,又出现了像法西斯那样的反人类思想,有多少人会被欺骗,随即狂热的加入,又有多少人会用文字把自己和他人联系起来,共同拥抱苦难呢?答案是未知的。莉泽尔和她偷来的人生告诉我们,唯有文字才能解救人们的精神,在不可预知的灾难中用文字活下来,哪怕在绝望的境地。

古人在石壁上以石为笔,用文字制造文明;今人已经能用语音代替文字,但语音能像文字那样保存得那么久,让后世人都知道吗?我们又正在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呢?在灾难来临时,我们真的有足够的力量去抵抗吗?还是说只能带着软弱的意志服从,而不是用文字去发挥它的力量?

这用文字“偷”来的人生,令人深思,提醒我们文字在社会中担任了什么角色。我们创造文字,并不仅仅是为了发发微信聊聊天之类浪费生命的慢性自杀,而是要去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莉泽尔在有诸多禁忌的时代,要用文字去“偷”,而我们却是在和平年代,可以光明正大得用文字充实人生。

愿我们能用文字的力量抵抗一切苦难,像莉泽尔那样活下来,不仅偷来了书,偷来了文字,还凭此偷来了温暖充实的人生。

回到家后,狐狸扬扬自得地吃起那块又大又嫩的肉,边吃边想:唉,这乌鸦真是太笨了,虚荣心太强了,让我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它口中的肉。

而此时的乌鸦回到群体之中后,便听到别人在嘲笑、讽刺自己,于是火冒三丈,决定找狐狸报仇。

于是第二天,乌鸦再次来到了狐狸家上头,准备实行自己的计划。说干就干,只见乌鸦灵机一动,提来一桶水,挂在狐狸的房顶,牵出一条绳子,把翅膀和水桶系在一起,只要翅膀一动,水桶里的水便犹如瀑布一般倾泻下来。接着乌鸦叼来一块肉敲开了狐狸的房门,狐狸一看乌鸦口中又叼着一块肉,便故计重施,说道:“乌鸦小姐,您今天可真漂亮啊!那尖尖的小小的嘴巴宛如一颗刚刚成熟的樱桃,那蓝色的眼睛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蓝宝石,简直是太漂亮、太美丽了!

可这次乌鸦不中计了,听完狐狸虚假的赞美后,毫不留情地扇了扇翅膀,而狐狸头顶的那桶水也自然而然地流了下来,把狐狸淋成了一只“落汤鸡”。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我们应该做一个自食其力,没有虚荣心的人,而不应该做一个像狐狸那样不劳而获、欺负别人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