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秦朝开国皇帝,他开辟了一个新的帝国,而他也做了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决定——不再让活人陪葬。但一个皇帝总该有陪葬品吧,于是,他就命人做了许多惟妙惟肖的陶俑,来为他殉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
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这也证明了秦兵马俑的出名,连外国人也慕名而来。在面积最大,兵佣最多的一号厅里,一排排的兵马俑栩栩如生。各种兵俑,马俑排成了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方阵,每个兵佣都身穿铠甲,虽已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但他们仍是那样的生动。他们脸上的表情或凝重,似是要与敌人决一死战;或担忧,像是放心不下家人;或兴奋,好像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些陶俑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个人看上去都像要随时出征一般。想当年,秦始皇就是带着这样的一支部队南征北战,攻下一个个国家,最终秦国一统天下。现在看着这些兵马俑,仿佛还能看到马蹄甩起的一层层灰土,蒙住了士兵们的双眼,但高举着的“秦”字大旗,仍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欣赏了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兵马俑,我便很好奇工匠们是如何将它们做成的。想的不如做的,接下来我们就是学做兵马俑环节。
待老师讲解完步骤后,我们也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搓滑、切开、装模……之前一直做得很成功,可开始脱模后,便有点令人失望了。我先拿下了背部的模具,却看到陶俑的背部裂了好几条裂缝,就像是在光滑的地砖上的几条裂痕,不会它就这么毁了吧?我悲观地想着。边想,我用手小心翼翼地去拿掉另一半模具,摇晃了几下后,轻轻地打开了它。我鼓起勇气,把陶俑翻了过来。还好,并没有我想到的“头破血流”,但它也是“面目全非”了。我捧着这个“面目狰狞”的兵马俑,心中甚是激动,这个兵马俑虽不如店里买的,但它是我亲手做的,这可真是西安之行最好的纪念品呀!
这次的西安游到此也是结束了,不过西安的文化气息、兵马俑还是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令我念念不忘。大秦兵马俑,它们一直在呼唤着我,引领我去探索更多的中华奥秘!
雨停了,万物都醒了。
时间回溯到一天前,充满干燥气息的大街上,小草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路旁的大树已经热得无力再进行光合作用,头顶上的树叶是街上为数不多的绿色,它们渴望大雨,渴望雨后的一丝清爽。
老天没有辜负它们的期望,第二天,就下起了小雨,这场雨持续了很多天,把树叶打到了地上,但这里却没有一丝雨中的沉闷,反而到处透露着绿色的生机。
雨终于停了,整片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嫩芽全都爆了青,五颜六色的小花也舒展着身子,一边享受雨后阳光的“按摩”,一边欣赏雨后彩虹的绚丽多姿。七色彩虹像一条缤纷的绸带屹立于天地间,无时不刻不透露着五彩的生机。大树也挺了挺它的身板,炫耀似的摇了摇头上的绿叶盖,也抖下一身的热气,让凉气浸透全部枝干。
一场雨后,万物复苏。雨前好像已经枯萎的植物,它们经历一场雨就变得生机勃勃,这正是之前努力挣扎换来的转折,难道它们能预测不久会下雨吗?难道它们能看见生命的转机吗?难道它们没有动摇过吗?它们每天都在努力,当机遇来临时,那些植物牢牢地把握住,才换来了现在的生机。植物的生机是藏在雨后的精彩,植物的拼搏也是藏在雨后的精彩,植物的胜利更是藏在雨后的精彩。
一阵风扫过大街,许多树叶在空中飘荡,突然,一片显眼的红色出现在大街上,那是志愿者们穿着鲜红色的服装,手里拿着清洁工具在清理街上的落叶。他们认真地把每一片落叶放进垃圾桶,就像把一颗珍贵的钻石放在礼盒里那么认真,那么仔细。他们抬头看向已经被打扫得很整洁的街道,像看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大海,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志愿者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虽然微不足道,但这颗无私奉献的心照亮了大街。
他们辛勤地劳动,却不求回报,也许他们是一群天真的儿童,也许他们是正处青春期的少年,也许他们是每天起早贪黑上班的成年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安排,但这些志愿者却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来为别人服务,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像细雨一样滋润着大地,使世界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后,在王维的眼中是明月下的一片松林,是石头上的一股溪流。而我眼中的雨后,是万物的生机,是街上的奉献,是世间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