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他的特点十分的闪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那光滑而圆润的脑袋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反射出智慧的光芒,刺得你睁不开眼睛。从他的头上只有几根像野草似的头发和鼻梁上架着的眼镜框中镶着两片十分厚的眼镜片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学老师。瞧,他来了!
冯老师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教室,只见他紧锁眉头久久没有解开,拳头也紧握着,仿佛听得到骨头“咯嘣咯嘣”的脆响。“这次的试卷考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回去都给我好好订正反省!”冯老师嘴角抽动着,怒吼道,心中的怒火久久不能平息。我心里想到这下完了,回家该怎么向父母交代。
接下来冯老师开始讲题了,大声说道:“这道题有许多同学都做错了,都竖起耳朵听好了!”随着咳咳两声,冯老师指着黑板上的题目说:“这条线表示时间,这条线表示距离,这条线表示……”“听懂了吗?”冯老师高声问道,大多数同学都是以无奈摇头来回应他的,但是冯老师并没有露出沮丧的表情,而是颇为夸张的跨了一个大步来到讲台前,更加耐心详细地讲解。就这样讲了不知道多少遍后,全班同学都听懂了。
“小插曲”是每节课都少不了的。瞧,又来了。“冯老师,我同桌“小插曲”是每节课都少不了的。瞧,又来了。“冯老师,我同桌流鼻血了!”人群中一位同学大声喊道。“啊?”冯老师连忙丢下粉笔去扶那位同学,问:“没事吧?”那位同学微微摇头示意没事。冯老师说:“我扶你去洗手间洗一下吧。”随后冯老师把那位那位同学扶到洗手间,确认没事之后才回到教师继续上课。
这就是我们的冯老师:课堂上对我们严格苛刻但又对我们无微不至,课下与我们说话谈笑。最后我想对亲爱的冯老师说:“您永远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数学老师!”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自古以来便是衡量一个人的最先标准。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最基本的孝心,那么他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成就一番事业?可见,孝心真的是最重要的。
“黄香温席”这个故事想必已经是家喻户晓,在夏天,他早早的用扇子将席子扇凉;在冬天,他早早地钻入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将被褥温暖,只为让父亲更好的入睡,还有“孔融让梨”,孝心在古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让这美德千古流传。
最美孝心少年�D�D邵帅。12岁,正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时候。可12岁的他却面对着一个连大人都会皱眉的抉择。为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休学到北京为母亲捐献骨髓。最终在医生劝说下,妈妈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有网友甚至为邵帅编出了“帅十二,献骨髓,此大孝,无人及”的新三字经。有一句俗话:养儿方知父母恩,近几年“养文化”的蔓行,孩子们对于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哪怕是关心父母都是很少想到的事情。但是邵帅,忍住了身体上极大的疼痛,让自己少年鲜活的骨髓流淌到母亲的身体里,使母亲得到重生。邵帅少年捐髓救母,孝心感动社会!
再反观当今时代,生活在爸妈羽翼下的我们,是否做到了孝顺,尽了孝心?有的孩子,拿着父母的钱去网吧,荒废学业;有的孩子,总是抱怨家长,这不好那不好;有的孩子,不理解父母,和他们顶嘴、吵架;更有的人,一事无成,到头来还要“啃老”这样腐败的现象,还怎么构建美好社会?连自己最亲的人都如此冷漠,还怎么传递华夏温情?
孝,就如一汪清泉,能让炎热的沙漠开出花;孝,仿佛参天大树,能为这花花世界增添一抹翠绿;孝,犹如一把钥匙,能够打开这冷漠的枷锁;孝,更似一束阳光,照亮了你我的心门。莎士比亚曾说过:“人如果没有了孝心,那么他将永远被锁进牢笼。”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否应反省一下自己:对父母我们尽到孝心了吗?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我现在则想说:“吾日四省吾身,每晚入睡前,我们应反省一下自己,今天对父母是否做到了孝顺?
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对父母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护,理解他们的不易。让我们携孝心而行,走向光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