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一片生机谓之曰“春”,酸甜苦辣,咸淡腥香谓之曰“味道”。乡下的姥姥常把春天特有的味道浇到餐桌上,令我百吃不厌,经久难忘。
荠菜
小时候与姥姥住在乡下,等到春天,姥姥便挎着篮子,用温暖的手紧握着我的手,去山上挖荠菜。采回来,择好,洗好。刚采回来的荠菜并不好看,根部有一圈枯黄失水的叶子,其余的叶子上还蒙着来自春天干燥土壤的灰尘。荠菜收拾干净后,象牙白的根细长柔软,微红的叶片泛着春天给予它的清香。水烧开了,一盆荠菜倒下去。热气腾腾的锅发出咕咕的声响,来自锅中那上下翻腾的春之精灵的香气,从锅中溢出,瞬间膨胀满了初春尚有几分寒冷的小屋。这时,加盐,加鸡蛋。
汤端上来时宜趁热喝。小时候,外婆常对我说“喝凉了,就感受不到春天的热情和外婆掌心的温暖了”。
小时在家喝这种汤,一口气喝一碗。一碗下去,爽!
榆钱
不知道别人生不生吃榆钱,反正我是会生吃的。小时候见外婆生吃,我便也生吃,慢慢就习惯了。这东西看上去水分不多,可生着嚼几下便觉着满嘴都是黏黏而微甜的汁液了。
榆钱大小如一枚铜钱颜色浅绿,中间凸起,采摘的时候要比荠菜晚,却也在春天,于谦的吃法,除了生着吃就是做汤。做汤的时候最宜加入面糊,这样喝起来入口极滑,又富有营养,是老年人的最爱,写的时候,每到春天,姥姥下午必做这汤。姥姥牙口不好不愿意咬东西,故极爱喝面汤。我不爱吃的面糊,只爱吃面团,姥姥后来就依着我做榆钱面团汤。只是如今到了城里就只去过一家餐馆喝一次,但发现和姥姥做的相比总觉得不甜,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相差太远,后来就不曾喝过一次。去年去田里,看路边一树的榆钱落了一碧绿的地,可惜!
如今我已很久不再回老家,不见姥姥,更不能品尝她汤中春天那清淡甜甜的菜的味道。其实说到底,春天本身哪里有味道呢?姥姥为我做的汤中融入的爱的甜味才是真正的春天的味道。
在生命的长河中,处处都有感动。当我们蓦然回首,拾起掉落在地上的往事,心中那难以言喻的滋味,就是感动。感动给心房漆上了一层甜蜜。
感动在小小的疼爱中橘黄的灯光柔和地洒在我的书桌上,我正在攻克难题,绞尽脑汁,心灵疲惫。她似春风,轻轻地推开虚掩着的门,把手轻轻地搭在我的肩上,和蔼地说:“孩子,放松一会儿,喝杯水吧!”,一杯热腾腾的蜂蜜水,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捧起水杯,蜂蜜水溜进嘴里,甜滋滋地散漫进我的血液,流淌在心底,顿时疲惫和身体又似乎得到了能量。蜂蜜水的甘甜弥漫于小小的卧室,我感受着蜂蜜水带给我的能量及母亲的源源不断的关心和爱。妈妈像只勤劳的小蜜蜂,天天都在为我酿制甜蜜的生活。
铃声跳跃般响起,我无精打采,收拾着书包,拿着这犹如千斤重的考试卷子,慢慢悠悠的走出教室,“你怎么了,怎么垂头丧气的?”一个轻柔而又亲切的声音放在我耳遍响起,我抬头一看,才发现数学老师正和蔼可亲的看着我,我把头一低十分难为情,老师看出了我的失落,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鼓励我说:“不要气馁,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的。”于是她把我拉带到办公室里,拿出我的卷子一道一道的给我讲解难题,并在书上为我圈划重点,我感受了老师对我的关爱。走在回家的路上,雪白的槐花香沁入心脾,原来感动就是这般甜蜜与惬意。
感动在温情的电话中一滴滴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上滑下,我焦急的在小区里寻找家门儿钥匙,已走了数千步,也没见到钥匙的踪影,等待我的是绝望。突然听到了一阵叫卖声,只见不远处,站着一个卖菜的奶奶,我急忙跑过去,对老奶奶说:“奶奶,能借你的电话用一下吗?”奶奶听后立即把手机给了我,并安慰我说:“孩子不要着急,我在这里陪着你,等你的家人来接你。”听着她温馨的话语,望着她菊花般的笑容,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生活中该有多少个感动的串织?那些稍纵即逝的份份感念又怎能令人忘怀?这感动的故事就像一个大糖葫芦串儿,一颗颗的吃下去,甜入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