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周恩来传读后感8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4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自小酷爱读书,除了课上所学,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人文历史,我都爱不释手。但是,虽然涉猎广泛,由于从未认真思考过读书和学习的意义,我仿佛在黑暗中踽踽独行,没有方向。当有一天,我读到《苏菲的世界》,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愕然,我沉思,我想寻求我读书和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究竟为什么要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身份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传统文化从心性修养的角度出发,认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的终极目的是明理修德。比如曾国藩告诫子孙:“余不愿(尔)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而到了现代,很多人认为孩子们读书受教育,只是为了将来有好的职业、有很高的收入,过很好的“生活”。

可这是我们现代青少年读书的意义吗?我们现代青少年读书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苦苦探索……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13岁的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振聋发聩,仿佛一道光,一下子给我指明了方向。原来,读书和学习不仅可以修身齐家,还和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荣辱紧密相连。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爷爷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恩来爷爷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天道酬勤,日新月异,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向周恩来爷爷学习,从小立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爷爷在二��一八年新年贺词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今天,爸爸带着我去钓鱼,我们拿出几个月都没有用的鱼竿,上面已经沾满了灰尘,我拿出纸巾细心地擦着,爸爸就在整理锋利的鱼饵。整理完装备,我和爸爸就骑着电动车出发了。

骑着电动车经过了五分钟的路程,我们来到了钓鱼点,那里的人好多啊!我们找到一个潮湿的地方,盘腿坐了下来,爸爸挂上鱼饵,一手在上,一手在下,紧握鱼竿,用力朝河中央扔去。但是由于风向和风速的偏差,扔到了河中央靠左的地方。不管了,就这样吧,我和爸爸坐在沙滩地上,我靠着爸爸。不知过了多久,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我有点儿不耐烦了,心想:鱼怎么还没上钩啊,我开始烦躁不安,我在沙地上蹦来跳去。接着,我踩到了一根长长的绳子,我以为是蛇,于是尖叫一声:“蛇啊!”爸爸吓得一跃而起,抓起那条“蛇”,爸爸一看说:“明明是根绳子嘛!”爸爸细心地告诉我:“钓鱼要有耐心,不要着急。你这样心浮气躁,肯定钓不到鱼。”我又重新盘腿坐着,眼睛一直盯着水面,丝毫不敢放松。盼着,盼着,我突然看见鱼漂往下一沉,我大喊:“上钩啦!”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爸爸连忙拿起鱼竿,往上一提,一条大大的鱼跃出水面,又落到桶里。鱼儿在桶里活蹦乱跳,好像在说:“快放了我!”随后,我们又继续钓了好多鱼。

夕阳西下,我和爸爸满载而归。走在路上,我心想:这次钓鱼,像受了一场洗礼,告诉我做事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