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变,秋甚多。秋之变。
秋风起,叶黄。
又是一年秋风起,同去年一样或说年年都是这样,秋风带走了叶的绿,却给叶换上了黄,从叶尖,叶面,叶根。如知了褪去了外壳,露出那反射着阳光的翅膀,也似从风华正茂的少女走向知性的妇女的蜕变,一片叶的变黄之中包含的太多太多。是时间的变迁,还是叶的因果。
秋风起,叶枯。
又是一年秋风起,叶的黄在经过几场秋风的洗礼,他再次蜕变的模样。枯——木,古,木就是叶。说叶古,对我们来说,叶古吗?也就九、十个月的时间,但换位一想,对只有几个月的昆虫来说它确实挺古了。时光变迁物是人非,但对叶来说就应是物非人是了。木得枯,我们并不在意,我们应在意其中的内涵:是时间过得快亦或是珍惜时光。不要丢失了大好年华。
秋风起,叶落。
又是一年秋风起那树上的。枯叶终也撑不住秋风的摧残,被秋风吹落,如街头上的乞讨者随风飘动,无依无靠,漫无目的地在风中飘着,在地上滚着,但最终都走向了泥土之中。腐烂,化为肥料。为新生命提供活力,这像是一个轮回,新生,再老去。叶是这样,人也是这样,事物亦这样。百应必有果,珍惜、善待现在,终会有个正果。
秋风起,人凉。
又是一年秋风起,人走茶凉。人走了,还能再来。茶凉了,还能再泡。但人凉了,是怎么也回不来了。让我们从叶的黄、枯、落中学到点什么。
时间的变迁——无情。
时间的利用——珍惜。
事物的轮回——无后悔。
又是一年秋风起,叶黄,叶枯,叶落,人凉。
妈妈喜欢种风信子,这个习惯由来已久。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妈妈买了几个风信子种球,我好奇地摆动着那些紫不溜秋的球,问道:“妈妈,你买几个洋葱回来干吗?”妈妈哭笑不得,捏着我的小脸说:“傻孩子,那是风信子的种子。”“花的种子?”我备感疑惑,这看起来可不就是跟洋葱一样吗?现在想来这风信子的种子是那样的不显眼,一层紫色的外皮,全身上下疙疙瘩瘩的,唯有头上的一颗小芽展现出些许生机,也难怪我眼拙,没有认出那是花的种子。我看着妈妈细心地将它放进花盆,又盖上土。但后来我只顾玩乐,早忘了那种在角落里的风信子。
一个闲暇的周末,我百无聊赖地摆弄着手中的积木,正愁没什么新鲜事干时,突然听到妈妈惊喜地呼唤:“睿睿,快来看,风信子开花了!”妈妈笑意盈盈地将风信子端到桌子上让我细细观察——这是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风信子,无数的花儿绽放出来,像一只只小喇叭簇拥在中间那根粗壮的茎上,茎上有时会冒出几片长长的绿叶,在叶子的衬托下,花朵像一个个紫色的小精灵,顽皮又可爱。我把鼻子凑过去,闻一闻,一阵淡淡的清香弥漫开来,好闻极了!我的心里也是一阵迷醉,沉溺于大自然的杰作之中。多年以后,那一抹鲜艳深沉的紫色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不知不觉间,我上初中了,心里有了不安分的小躁动,常常变得烦闷,脾气也越来越差,昔日美丽万能的妈妈不幸成了我的“出气筒”。不久前,我顶撞过妈妈之后,便将书房的门一关,就坐在里面生闷气。而后,只是不经意地一瞥,我看见了那株垂垂暮年的风信子。几年过去了,它每年春天都会发芽,花期过后就会谢幕。只不过,或许是由于营养不良,又或许是其它的缘故,它的花儿早已失去了当年那令人惊艳的效果,如今已变成了一种深褐色,花瓣也不再饱满了,萎萎缩缩地成了一团枯黄,只有底部还有几朵小花仍顽强地坚守——那一抹鲜艳深沉的紫呢?
从我的童年到现在,这一抹紫色似乎见证了我的成长;从我的稚嫩到现在的叛逆,它一直在守望。
恍然间,它仿佛成为了妈妈的一个化身——虽然默默无闻,却无时无刻都在关注我的成长,而我对她们的陪伴常常视而不见,我将这一切当作了理所当然。这真是荒谬至极啊!
我在书房静静地思索着:妈妈对我的呵护与关爱,风信子给我的美丽与芬芳,它们互相交织,互相缠绕,渐渐地打开我紧闭的心扉,令我豁然开朗。
有那样一抹色彩,它时而浓烈,时而淡薄。它虽然平凡,却又真实。它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