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暑假,爸爸带我到体育场去学自行车。这是我第二次学自行车,上一次学自行车的时候学到了一点点就不学了。这一次我下定决心要把自行车学好。
到了体育场,爸爸把自行车拿了下来。我骑在自行车上,爸爸在车后座扶着我,我在前面骑还不错,还挺稳的。我正得意时,“啪!”我摔在了地上,我回头看爸爸,爸爸离我老远,根本就没有帮我扶着后座。我生气地说:“爸爸你为什么不扶着我!我摔得好疼!”爸爸把我拉起来说:“你不能一直靠我扶着你,这样你永远也学不会。”听了爸爸的话我的脸红了。我决定依靠自己把自行车学好。
我不断地调整自已身体,努力保持平衡,把精力集中在车龙头,在爸爸的不断指导下,我渐渐地学会前进、拐弯、急转弯。经过几天的不断练习,我也能像大人一样,随心所欲地骑自行车了。
骑自行车真有趣,虽然很难又会摔跤,但我从中知道“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绣花针”的道理。
在六一班的教室里总是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杨晓江。他总是帮助班上的同学和老师。他乐于助人的性格使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每一天早上,杨晓江总是到数学课代表那问:“今天有什么要我帮忙抱到老师办公室的?”他站在课代表桌子旁,等课代表整理好作业后,他就抱着一大摞作业放到老师办公桌上。就这样,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是在每天早操过后,就看见杨晓江抱着一大摞高过他头的作业,歪着头,朝着老师办公室走去,只有歪过头才可以看到路,他脸上豆大的汗珠直向下流,可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也不为图什么回报。像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招人喜爱。
有一次,放学了,外面下起了雨,我没有带伞,杨晓江看到后问:“你没有带伞吗?我带了,我们正好顺路,要不我们一起走吧。”我想:如果我和他一起走的话,他就要多走一大圈,雨大路又远,身上会淋湿。所以我委婉地拒绝了他,过了一会雨停了,他才与我们一起离开学校。他十分关心班上的每一位同学,每当有同学受伤时,他总是第一个把同学送到校医室。他也常常帮助老师,每一次老师需要帮忙,他总是第一个举手。
前天,上语文课时,蒋文涛同学因为身体不舒服忍不住吐了。杨晓江还没等老师开口,就马上拿着拖把到蒋文涛身边,叫同学把蒋文涛扶到洗手间清理,自己默默的将蒋文涛的呕吐物清理干净。老师表扬他,他总是憨厚地笑笑,说到:“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而其他的同学都满脸嫌弃地纷纷将口鼻捂住。杨晓江没有嫌弃生病的蒋文涛同学,还将蒋文涛的座位收拾好。那些同学和杨晓江相比,差太多了。
还有一次,王老师在英语课上问谁是我们班最勤劳,最乐于助人的人。我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杨晓江!”
虽然十年,二十年后有许多事我们都会渐渐淡忘,但是让我们一直都不会忘却的是杨晓江那做完好事后憨厚的笑容和那善良美好,乐于助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