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什么?
……
我呢,曾经并不是个乖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好不容易回来一次,而我还是与他发生冲突;母亲在家负责照看我们姐弟几个,而我也常常与她拌嘴,制造矛盾;至于弟弟,我与他更是水火不容的冤家一对。于是,我认为他们都不理解我。这样,自然也只有和姐姐关系还算不错的了。
家中温馨的场面很难得,矛盾冲突很多,常常就沉默寡言,谁也不理会谁。——我的家庭氛围尽管如此,我却心安理得地认为: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并不止我一个,凡小孩都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反思。老说父母不理解你自己,那我们理解父母吗?知道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吗?懂得“孝”了吗?
“孝”看似离我们很远时,实则只需退一步,你就能离他近一些了。在与父母发生冲突之时,不一味的发脾气,退让一点点,理解包容一下,思考问题症结,所以我认为“孝应当先理解父母。
“孝”,如果只做到理解,还只是百分中的五十分,连及格都没有。我们还要关注父母的所思所想,平时多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口渴时递上一杯暖暖的开水;他们精疲力尽之时,坐下来给他们捶捶背;大扫除中,能先做好自己房间的卫生……
“孝”还要与父母多谈心,分担他们身上的负重,要明白“你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却在慢慢变老。”记得我的妈妈曾问过我们姐弟仨:“当我老了,走不动了,你们会不会嫌弃我呀?”嗯,我想答案应该是我看过的一幅漫画:“如果有一天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真的,未来看似还有很长,实则能在父母身边呆的时间有多少呢?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时的遗憾。
“孝”从眼下开始吧!
六年级的快乐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终于满心欢喜地接到了这份录取通知书,纸上的字像跳动的金子雀跃在我的眼前。我带着这份激动与喜悦,走进了我梦寐以求的学校!
那时,初一的我,就这样懵懂地走在这栋教学楼里,走进了红牌子上写着七年级一班的教室,坐在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上。看着这座比小学要高大上的教学楼和教室里陌生的同学,我竟有点不太习惯。毕竟之前和妈妈来过,但还是很陌生。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我认识了所有同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渐渐熟了起来,也慢慢熟悉了老师们的上课方式。那时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初中生了,这栋教学楼给了我新的开始!
暑假来临,骄阳似火,燥热又金光闪闪。炎热的夏天,漫长的暑假终于结束了,我又一次背上书包,穿上熟悉的校服,走在这栋楼里。树叶枯黄了,风冷瑟瑟的,雨叮叮咚咚地下着,初二的我也像树叶一样,显得成熟了。我和同学们交往频繁了,自己也有了独特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就这样,又过去一片白雪皑皑的冬天,一片红色喜庆的气氛,一个年味过后,我再次步入这栋教学楼里,开始了后半学期的努力奋斗。“地生占120分,地生要是考好了,初三会很轻松的!”班主任这样对我们说,那时的我要面临小中考,我要倾尽全力!此后,每个夜晚,对面楼里已漆黑一片,我这里仍灯火通明。清晨人们还在梦乡,我已起来开始熟背知识点了。那时可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地生消得人憔悴!”早晨七点半,走在这栋教学楼,已然充满了阵阵的朗读声。上课时,教学楼里每个人都很认真。累了,就自觉站起来。晚上写作业,不管多苦多累,或早或晚,都要刷会儿地生题。那段时间的我,跟打了鸡血一样为地生奋斗,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中考成绩揭晓那天,我开心地笑了!
如今,我依旧走在这栋教学楼里,仿佛昨日还是初一,如白驹过隙一般,但初三已经到来。任务繁重,因为下半学期要迎接令人紧张又开心的中考。每日六科,六科作业做完,还要背书刷题。虽已疲惫不堪,为了中考,我不得不这么做,时间不等人,它只会向前走,不会倒流。我们在繁忙中从一个懵懂、不知人情世故的少年,如今却变成毕业班的一员。
当我再次行走在这栋教学楼里,已是深深地怀恋,怀恋昔日美好的时光;已是满满的感谢,感谢每一位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这个教室承载了我们的岁月,感谢这栋教学楼给予了我们成长!
我行走在这栋教学楼里,看阳光明媚,银杏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