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目光很奇特,当他看一个人时,眼睛里的目光会不停转换。透过他的目光,可以看出他成千上万的情感。
我的父亲是家里地精神支柱,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经常有应酬,所以我与父亲单独相处的时间很少,平时对话时只是目光的交流。
有一天,父亲应酬时酒喝多了,于是第二天请了一个上午的假,到了中午,我在家吃完饭准备出发,爸爸也即将去上班,于是爸爸开口道:“我送你吧。”“不用,每天都是我自己走回家。”我回答道。我不是不想让父亲送我,而是我和父亲的交流越来越少,无情的时间将亲情冲淡了许多,走在一起倒略显尴尬。爸爸虽然只回答一声:“嗯。”但仍悄悄跟着我,我也很享受这种追随。
父亲在我后头,聚精会神地盯着我的后脑勺,好像我后脑勺有什么令人着迷的东西似的,那目光十分坚毅,却又带着几分迷离,几分生疏,既亲切又陌生,可能是与父亲与我许多复杂的距离有原因吧。过了一会儿,我与父亲的距离又好像近了许多,陌生与迷离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近的,不可分离的感觉,射到我的背上,背上也似乎暖和了许多,这时,我回过头来假装找东西,父亲的目光飘忽不定,里面的感觉也变了个样,看起来无所事事,悠闲自在,我继续往前走,父亲又继续盯住我,目光里又充满了慈爱,这种无声的慈爱夹杂着几许愧疚,这种慈爱感觉十分独特,顿时有一股暖流流进我的五脏六腑,围绕着我的全身,仿佛空气都是慈爱的,甜甜的……
我不敢走快,怕父亲跟不上我,我也不敢走慢,怕父亲察觉到我也在注意他。在这期间,期盼,慈爱,欣慰在我身上不停徘徊,而每当我转回头,目光又在我身上不停徘徊,这徘徊的目光,让我一直置身于春日之中。
这在我背后徘徊的目光,迸射出一种无言的爱,这爱可能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父爱无言,却有目光向我诉说。
人生而在世,德行为立身之本,最受人尊敬,教人爱戴的莫过于是厚道二字。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忠厚老实,对人谦卑,以厚德载物的博大之心立于天地之间,这种人是否就是我们一直所苦苦追寻的厚道呢?在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
说起此人的身份实在不登大雅之堂,说起相貌也比不过宋玉潘安,他是我的同学的老父亲,一个邻里街坊都认识的普通人——杀猪张。
这个杀猪张可真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破落的小作坊,永远都能敞开的木门,而那刀痕累累的木桌上摆放的肉,可是经方圆几十里的人吃过,且从未听过有人吃了拉肚子的,他是天上救苦救难的大神吗,不,他只是一个“厚道”之人。
我的奶奶是他的一个常客,听说他这人虽平日里大大咧咧,做起事来可是一丝不苟。你若说不要骨,他就给你剃得干干净净的,你若是没带钱,他也会笑着把猪肉递给你:“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多买一斤肉就好了。”有些人说他憨厚老实,可有些人讥讽道:“世上会有人做赔本买卖?”他只是专注地切肉,一脸云淡风轻:“我老老实实做生意,不怕不还。”那些赊账的人第2天一定一分不少地还回去抑或是多买几斤肉。
可还是有一些倔强的人说,这不就是做生意该有的样子吗?哪能讲得上厚道呢。此话一出,定有一群人要反驳你了。
街坊生病了,凡是熟识的,他定会提着一袋猪肉来看望,这样的事情不少人都知道,且亲身体会过。如此,没有人敢说他是个品行不正的人,大家都夸他厚道。
我们在探求一个事物的深层内涵时,常常忘其本质,我们总喜欢在“古仁人”身上去挖掘高尚的品质,却忽略了身边平凡个体的内心。“厚道”这个词,高官书记配得上,农民工人也配得上。过去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赋予它们不同的价值,但厚道是只有长久接触亲身体会才能给予的评价,厚道之人甚多,总是被淹没在人群中,在高尚与平凡之间徘徊,无法弄清自己的定位,有些人不肯安于现状,学着圆滑处事,有些人心满意足,怀着颗厚道之心继续处世,只是人们喜欢的向来是忠厚能干的老黄牛,有谁会去搭理狡猾的老狐狸?
人本平凡,德以至尚,厚道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为人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