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也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也有人说书是人的“长生果”。总之,许多人都对书有着舍不下的情感,我也一样。我热爱书籍。
每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就得回房间睡觉,看书的时间少得可怜,所以我总是对还没看完的《西游记》有念念不舍之情。这天,我刚刚做完作业,妈妈就开始她的“喇叭工作”了。尽管这样,我还是跟妈妈软磨硬泡了好久,终于赢得了三十分钟看书福利。可好景不长,我正为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而庆幸时,灯就“啪”的一声熄了,紧接着,一只大手从我背后伸出来将我的书抢走了。黑夜中,只剩下妈妈的背影和沮丧的我。
我在床上三思,决定去偷书。我悄悄地打开了门,溜进妈妈的房间。我在书柜里上翻下找,仍不见它的踪影。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的手不经意间碰到了花瓶,花瓶摇摇欲坠,我眼疾手快,接住了花瓶。正在我暗自庆幸时,突然听到妈妈大喊一声:“你别想偷看!”吓得我差点扔了手中的花瓶。我缓缓转过身子,往床上看去,妈妈还睡得沉沉的,原来她是在说梦话呀!虚惊一场,我暗暗吐了一口气。这时,妈妈正好翻了个身,枕头下露出了书的一角,我兴奋得差点叫了出来,赶紧把书拿回了房间。
那一晚,借着手电筒的微光,我读完了《西游记》。
一张纸可以对折九次以上吗?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这次实验就会告诉你。
今天下午,我们的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张纸可不可以用手折到九次?有人猜可以,有人猜不可以,而我加入了可以的队。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第一次实验,我们用的是卡纸,一人折纸,一人数次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我迈着自信地步伐走上了讲台,另一个人数着我折的次数,开始折的时候,我脸上露出了微笑,心想:这不是很容易的吗?我轻轻地压着一次、两次、三次,我觉得越压越难了,直到第四次,我看着纸已经凸了起来,我认真地、用力地压着,到第六次时,我觉得纸已经鼓鼓囊馕的,我开始使劲地压着,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压到第七次,我叹了口气,向老师宣告:“我失败了,没有折到第九次。”
第二次实验开始了,这一次我不是折纸的,而是数别人折的次数。我希望他可以成功,如果他不能超过九次,那就说明我的猜想是错的。这次实验用的是卫生纸,实验开始了,他仍笑着,轻轻地折着,好像很轻松的样子,第四次了,他皱着眉头,使劲地折,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劲了。第七次了,他涨红了脸,咬紧牙关,对着纸又是锤又是压的,用了吃奶的劲也没能折好,他无奈地摊摊手,最后还是失败了。
虽然我猜错了,但是这个实验不仅让我收获了一个“冷知识”,还学会了要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