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我们成长的乐园,也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每天下课,操场上就是同学们释放的天地。
午休的时间,虽然操场仍旧是烈日炎炎,但却挡不住同学们的激情,一到下课,原本安静的操场,沸腾起来了,简直是“座无虚席”。
篮球场上,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是男是女,会还是不会,都会拿着球进行自己的游戏。
同学们组织在一起,分好队打比赛,遥遥领先比分的同学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似乎这一场比赛早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了。比分落后的队也不放弃,不知是开局太过于自信了,最后“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还是一直在别人的圈套里,不知是谁的球“独宠”谁的脑袋,旁边的人都会发出了一阵爆笑,被“宠幸”了的人,也不会介意,而是去追别人,同学们一个个都笑弯了腰,气都喘不上来了。
在沙坑里玩沙的人也是不尽其数,当一个人在建筑自己的城堡时,另一个人总会偷偷地捧一把沙,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往别人的鞋里塞一把凉沙。当别人发现时,“主谋”早已经藏身在人群中了,受害人就会对自己以为是的人踢一脚,踢了个狗啃沙,旁边的人见了全都哈哈大笑起来,还有人对这位乱踢人的人撒一大把沙,拉着他说:“哈哈哈,呵呵,他,他才是,啊哈,哈哈哈哈哈。”
沙坑里的同学见到了,也都控制不住自己了,甲同学用手捂住嘴,但肚子却一直在抽动;乙同学一直在笑,跪在沙坑里,手按在沙坑上,一直在喘气,喘过气来就又在那笑;丙同学笑得眉毛凑成一堆,用头一直撞着沙坑。踢错人的人,还被蒙在鼓里,也只能跟着大家一起呵呵地笑。
跳八字绳的更是搞笑。一个人自信满满地跑过去,无奈的是脚突然被绊住了,整个人悬空,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周围的人不但不扶起他,反而在旁边拍手叫好。
学校里的欢声笑语,永远只是长大后的回忆,只有现在好好的体会才不会留下永远的遗憾。
北宋时期,某年的六月二十七日,苏轼站在西湖边上,看着一望无际的湖水,心中有着说不尽的愁绪。皇上让他到西湖的时候,明明说拨给一万两白银,怎么就变成四千两了呢?这其中有何蹊跷?他心中的愁绪,日复一日的折磨着他。正想找个人帮他负担一下说不尽的愁绪,这时,马蹄声打破了他的陈思。苏轼回头一望,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友欧阳修。
欧阳修说:“不知苏兄别来无恙?”苏轼说:“不可说无恙。”欧阳修说:“近来可有心事”?“无有。”“可游西湖?”“小游几次。”“可细游过?”“未曾。”“苏兄今日无事,不如我驾着小船,细游一次,如何?”“正有此意。”
说罢,他们坐上了小船,谈论着治国之道,欣赏着西湖美景,再喝上几杯小酒,相谈甚是融洽。
忽然,几片乌云从远处飘过来。那几片乌云很黑,同时面积很大,在天上让人感觉像一大片被打翻的墨水。水面上风平浪静,只有几只小鱼在水面上呼吸,好像他们也感受到了这沉闷的气氛。远处的大山像钢铁战神一样,黑云遮不住他那高大的身影,沉闷也压不住他身上那耀眼的光芒。
忽然,雨像用盆子泼的一样,雨点像一个个的珍珠一样落在水中。有些雨点落到了船里,有几滴也落到了苏轼的身上,苏轼顿时感到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充满全身。
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像一位勇敢的骑士,感到危险的乌云很快被吓跑了。天地间顿时恢复了光明,太阳出来了,光芒照耀着大地,世间的一切都恢复温暖,彩虹出来了,它那耀眼的七种彩光照着苏轼。
苏轼和欧阳修下了小船,登上了水边一座玲珑精致的小楼,小楼上边写着三个大字——望湖楼。从楼上往下望去,西湖像面镜子,照映着天空,水天一色,让人感觉水就是天。
上了楼,他们继续喝酒,苏轼依着半分酒意,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